摘要:尽管《黄粱梦》与《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小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在《枕中记》中,作者通过揭示官场的现实,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作品通过反映封建士子对功名利禄无比热衷追求的思想,对封建社会为争夺权力而互相倾轧,以及封建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由于道家思想对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他采取的人生态度是对现实矛盾消极回避。而在《黄粱梦》中,芥川龙巧妙地构思作品的立意,通过对过去和现代人不同想法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因而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对《枕中记》与《黄粱梦》中的人生态度进行比较。 关键词:《枕中记》;《黄粱梦》;人生态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84-03 芥川龙创作《黄粱梦》时,正值青年时期,那时候他对人生充满了愁苦,所以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厌世的。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积极地思索人生的价值。究竟该如何度过短暂的一生呢?在《黄粱梦》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在小说中,也能看出作者内心挣扎和矛盾的过程,但最终,他对人生还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岂是“黄粱一梦,此生确曾活过!”和《枕中记》主题相比,两者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不能判断哪个人生观更好、更正确,但我们却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芥川龙创作背景和作品介绍 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芥川龙被日本文学界称为鬼才。他于1892年在东京出生,长大后就读于东京大学,后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小说《鼻子》,受夏目漱石的推崇和赏识,成为日本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秀。1927年,芥川龙刚刚35岁,但常常会产生模糊不安的症状,最后终因身体状况而自杀,结束了短短的一生。而在他有生之年里,创作的短篇小说多达148篇,芥川当之无愧地成为短篇小说巨匠,并因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文坛巨星。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芥川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非常热衷。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为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汉学基础,培养了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情愫,并极大地影响了他早、中期作品的创作。中国五代文史作品是芥川多篇作品的取材,虽然和原著相比这些作品的基本情节是类似的,但却不是简单的演绎和译介原作。芥川对中国的典籍和历史故事进行巧妙的借用,并将其赋予现代人的思想,对过去和现代人思想及认识态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尽管是取材于旧材料,类似于翻译原有的故事,但他却不是出于好奇来复述古事。他创作的依据是,从古人的生活当中,寻找贴近自己心情的事物,所以经他改编的那些古代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芥川自己所总结的那样,之所以在作品中描写了太多的古昔之事,譬如说,将某一个主题捕捉到之后,会将其形诸于小说,为了能对主题进行艺术性的和最有力的表现,需要一个离奇的事件进行辅助;而离奇之事,却不能记叙日本当代发生的事情。抑或勉强为之,也会让读者产生不信任之感。所以借助于异国或者是古昔发生的事情,可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在此需求下,才从古昔中采集题材写成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活在古昔的舞台上。鉴于此,芥川经过精心构思,借助于历史的典故和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反应的确是现代的主题,包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理性思考。 芥川龙非常擅长创作那些具有完美的故事情节、精悍而短小的小说,《黄粱梦》就是这类作品的上乘之作。1917年10月,作者创作了《黄粱梦》,它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是由唐代沈既济创作的。尽管这两部作品有着相似的情节,但却表达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主题。芥川的《黄粱梦》和原作相比,更加短小,《黄粱梦》原文960余字,而《枕中记》1550余字。芥川在《黄粱梦》中将原故事的开头略去,简略叙述了卢生梦境及卢生与吕翁的问答,同时改动了结尾处。通过改动结构、取舍原文,表现了作者当时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和《枕中记》完全不同的主题。 二、沈既济《枕中记》的故事梗概及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沈既济的《枕中记》属于唐传奇小说,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流传,有许多的成语包括“一枕黄粱”、“邯郸一梦”和“黄粱一梦”等,都是源于此典故,用以比喻富贵荣华虚幻而短促,犹如一场春秋大梦。《枕中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卢生——一位种田的读书人进京赶考,渴望集富贵荣华于一身,途径邯郸在旅店住宿,遇到道士吕翁,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吕翁苦苦劝导一番后,却不见任何成效,于是赠予枕头使卢生入梦。在梦中卢生历经了大起大落,终得荣华富贵,并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生。一梦醒来,卢生发现店主人做的黄梁饭还没有蒸熟,卢生经此一梦,真正地如梦方醒,大彻大悟,对荣华富贵再也不感兴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