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

时间:2013-10-29 14:11 点击:
网络文学双向互动,从理论上讲改变了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在线批评”的新批评形式。就网络文学作品实际生产而言,这种双向互动影响到底有多大,却值得开展实证研究。探析网络写手写作与网络读者批评互动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的影响,强调作者的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5-0186-04

  传统文学时期,在文学生产、传播、消费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和地位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是接受美学理论盛行之时,强调读者的存在价值和文本的再创造功能,作者的主体地位保持和主体性功能发挥都没被否定过,因为作者生产和读者消费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在网络媒介时代,网络的信息海量、超越时空、高度开放、双向互动、个性化、多媒体、超文本、低成本等特点,带给写作的改变可谓是全方位的。正如"媒介即讯息"的媒介观所表达的,一个时代真正有价值的讯息是一个时代所用的媒介,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更多可能性。〔1〕仅就互动性而言,网络媒介改变了文学生产创作-传播-消费的"线性"路径,理论上讲,创作、传播、消费可在线同步进行。

  那么,作者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是否会动摇、削弱甚至丧失?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否会前所未有地提高?……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就网络写手写作与网络读者批评互动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的影响进行可能性和现实性分析,进而指出当今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应该秉持的态度。

  一、网络文学互动影响的理论阐释

  "互联网是一种分散式共享的传播系统,从逻辑上看,一个个节点彼此间是完全平等的……传者和受者在发言的权利方面,一般情况下是平等的,两者的身份可以像人际传播中一样互相转变。既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传者或单纯的受者,传播的中心在一定意义上就不存在了,而一切传播都将成为边缘。"〔2〕这说明新技术带来新的传播态势--平等、双向、互动,每个网络参与者均处于一种交互主体的界面环境之中。

  约翰·布洛克曼在分析网络的影响时也指出,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动性。因为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全社区内的使用者;互动性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同时让作品有生命,不断进化,维持使用者的参与程度;互动性让身为内容的创作者能够和其他内容建立起关联,把你的东西摆在别人的作品中,加深你的分析和情景与其他人的关联,也让你对发表的分析有联想性的了解。〔3〕的确,网络的互动创设了新型的社区生活,让参与各方交流更直接、活跃和深入。

  具体到网络文学,网络写手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不再是传统大众媒介时代那种作者单方面"提供"的单向传递,而是凭借网络文学创作、传播、消费平台三合一的特点,形成双向沟通,写手与读者可平等地在线交流。读者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信息的主动选择者、网络文学文本的可能参与者和建构者。不仅拥有选择文本的自由(只有那些真正符合读者情意状况,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才能让读者完整地阅读,这既是对阅读的过滤,也是对作品的过滤),更表现为具有批评的自主权和创作的参与权。因此,读者在网络文学产业链上的身份具有了多重可能性。罗森伯格(MartinE.Rosenberg)针对这种情形,将读者(reader)与作者(writer)两词斩头去尾后,合在一起生造一个单词"wreader",来表示这种特殊的角色。〔4〕非常形象、贴切。

  基于以上理论的推演,倘若网络文学写手和读者实现了互动的最大化,写手和作品之间看似分明的界限就模糊了,传统文本的封闭性、个体独创特征可能被改写,文本因为开放在新的阅读环境下也就可能遭遇任何可能的改变……这么一连串的改变,导致文本只有原始版本之说,它与发布过程中读者的回应与改造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整体,写手和读者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因此,假如一部网络文学作品落地实现纸质出版,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标明落地日期,然后把首发网站上原创作品和读者跟帖一起印制出来,才算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倘若该部作品一直不从网站上撤离,一直有读者愿意点击进行阅读并跟帖,写手愿意与读者再行探讨,那么作品就永远处于未完结状态。换句话说,作品就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这印证了罗兰·巴特的"文本本身不应是一种静态结构"的观点。

  二、网络文学互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即时互动环境下,网络文学文本可能保持原样,也可能被改动。改动的力度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乃至改变行文方向……这种种可能性,表面看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关系,而实际上是读者和写手互动、读者与读者互动形成的多元互动结果。

  在实际的网络文学作品生产过程中,写手与读者互动呈现的是一种不规则变化态势,还是有一个大致的读者介入趋势?读者的介入程度深浅与写手受影响程度大小之间呈现怎样的关联?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学界均无实证资料予以回答。因此,研究者多数时候直接用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判断,这实际上是相当不科学的做法。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确定互动影响的基本状态。在此,选择著名网络言情小说《何以笙箫默》来进行分析。

  (一)作品创作-传播-消费情形

  《何以笙箫默》是顾漫早期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于2003年9月22日在晋江原创网上开始连载,历经两年时间写出,当时在晋江的总积分高达950多万。2007年4月由朝华出版社纸质出版;2010年11月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作者增加近万字新番外,完成了第一次"修订",达到了一个让很多读者满意的结果。截至2012年11月10日,总点击数:8279890;总下载数:3470;总书评数:13732;当前被收藏数:12802;文章积分:26506992。作品发布至今近十年时间,还在其他若干网站传播过。单就百度"何以笙箫默吧"统计数据看就非常可观,共有主题4673个,帖子121970篇,sunshine3404位。

  根据有限统计(晋江网改版后,原来的跟帖不完整),原作(十章+番外+后记+琐碎残篇)字数共1109万字,2011年增加新番外1万字左右,合计约12万字。读者长评54篇,加上短帖,合计也约12万字。从字数看写手、读者的文字各占半壁江山。考察网站发文情况,该作品更新较慢,历时两年才完成,各章节点击量不平衡,点击最高达到190多万,最低40万9千多;追文者数量有限,大多读者是在作品完结状态下阅读的;从跟帖内容看,阅读超过一遍的读者不在个别,有读者甚至重复次数达8次,言称: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