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于世界双遗产的武夷岩茶是享誉海内外的乌龙茶,根据其特性而编创的武夷岩茶茶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本文结合茶艺及美学理论,从茶、器、水、人、艺、境六个方面,分析武夷茶艺的美学价值,特别是对“焚香静气”、“游龙戏水”的涵义进行阐述,以期完善武夷岩茶茶艺,更好地为武夷岩茶产业服务。 【关键词】 武夷岩茶;茶艺;美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武夷岩茶产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名山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之极品。它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独具“岩骨花香”之韵,在品饮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武夷岩茶茶艺。 茶艺,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1]576它包含六要素:茶、器、水、人、艺、境。武夷山巧夺天工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茶文化,为武夷岩茶茶艺美学奠定了基础。[2]28常见的武夷岩茶茶艺有以下几种:《武夷茶艺》(黄贤庚等)、《武夷山工夫茶茶艺》(林治)、《武夷岩茶茶艺》等,其中,创编时间最早、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当属《武夷茶艺》。《武夷茶艺》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为便于表演,也常简化为十八道,成为公认的武夷岩茶茶艺,一直沿用至今: 恭请上座、焚香静气、丝竹和鸣、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领略岩韵、敬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歌舞、游龙戏水、尽杯谢茶。[3]91-93 黄贤庚先生撰写的二十七道武夷岩茶茶艺程序包含了茶之美、器之美、水之美、人之美、艺之美、境之美。以下,本文主要从美学角度对茶艺之美给予分析。 一、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写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茶,是茶艺中最核心的要素。 1.茶工艺之美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是从古代的武夷茶制作技艺逐步发展演革而成的,它是武夷山历代茶农集体智慧的结晶。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法有十五道工序,即:采摘鲜叶(中开面采3-4叶)→晒青→晾青→做青(摇青、做手和静置)→炒青→揉捻→复炒→复揉→毛火/走水焙→扇簸→摊放→拣剔→足火→燉火→毛茶,再经精制,便可成为武夷岩茶。这样的技艺制出的半发酵茶,香、清、甘、活,当是茶中佳品。2006年6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9月,又代表中国乌龙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茶品质之美 生长在山坑岩壑之间的武夷岩茶品质独特优异,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色泽绿润带宝光,俗称“砂绿润”。内质香气馥郁隽永,具有特殊的“岩韵”,滋味醇厚回甘,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柔软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浅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冲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