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期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性、母婴,这三种传播途径均与产科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产科工作者面临的职业暴露机率大大增加。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供为12例HIV患者实施破宫产手术,均未发生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现将手术配合及职业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2例确诊HIV感染者产妇,年龄为18岁~35岁,平均25岁,妊娠32周~40周,平均37周,12例产妇全部实施破宫产手术。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治疗、心理状况,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配合要点、手术体位及注意事项等,实施心理护理。HIV患者多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多疑等,应多向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1.2工作人员准备设巡回护士两名,洗手护士一名。参加手术人员术前应严格自检,无皮肤破溃及伤口,无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人人遵守普遍防护原则和技术操作规则[1]。 2.1.3手术间物品准备安排在近手术室门口位置的感染手术。提前1小时开启层流系统,并在门口悬挂红色隔离标识牌,谢绝人员参观。暂时移走手术间无关物品,减少物品污染。手术间门口放置2000mg/L含氯消毒液脚垫。手术床、平车铺一次性卫生护理垫,污物桶用黄色垃圾袋双层包裹套用。准备一次性使用外科剖腹包一套以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一次性防护面罩。 2.2手术配合 2.2.1巡回护士的配合接患者至手术间,核对病人,常规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穿刺时戴双层手套,及时将用过的针头就近放置到锐器收集器中[2]。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回套,避免针刺伤的发生。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协助洗手护士及手术医生上台,协助助产士处理婴儿。手术中配合麻醉师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不安排实习跟台上台。进入手术间后不得离开,若需要物品由室外巡回护士负责传递。 2.2.2器械护士的配合手术敷料采用防渗透性一次性使用外科剖腹包一套,包括手术衣4件,附背胶治疗巾6块,中单2块,外科剖腹大单一块,器械台桌巾一块,收集袋一个。手术部位采用带有收集液体功能的手术薄膜,防止术中羊水及血液的顺流污染术者及地面。切开子宫后,在羊膜囊处开一小口,吸引管对准开口吸尽大部分羊水,再取胎儿,防止羊水大量涌出造成污染。及时将其余的羊水及血液引流进收集袋中并立即吸尽。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传递动作规范。对缝针、刀等锐利器械传递时采用"非接触技术",通过中介物-肾形弯盘传递,并提醒医生注意传递,减少传递器械所致的刺伤危险。胎儿娩出后尽快断脐,脐带残端用无菌巾包裹后将胎儿递给助产士。胎盘娩出后置于术盆内,禁止立刻松解胎盘上脐带残端的血管钳,避免胎盘内血液飞溅。术中使用的纱布以及缝线先收集在台上收集袋内,关腹前清点纱布时,再一并传递给台下巡回护士。禁止向台下垃圾桶直接抛扔纱布缝线等,以免造成地面的污染。 2.3术后护理 2.3.1器械的处理手术器械按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则来处理。由器械护士将器械白面的血液擦净,打包并注明HIV阳性器械,由专人送往供应室进行首次高压灭菌消毒,消毒后再有专人清洗,然后再次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2.3.2物品的处理所有一次性物品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袋口扎死封紧,贴上HIV标识。污染液体、血液,羊水、尿液等均收集到一次性负压吸引用收集装置中,并在收集装置中加入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将一次性收集装置瓶口盖子盖紧封死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手术用过的刀片、缝针等锐器装入锐器盒中,并将锐器盒密封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胎盘视为医疗废弃物直接弃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并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有黄色垃圾袋袋口均需扎死封紧,贴上HIV标识,有专人负责送到医院的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3.3手术间的处理手术推床、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及墙面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用此消毒液拖擦3遍,拖布及抹布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开启手术间层流系统净化空气12小时以上。此期间不得开启手术间大门及后门。无需再进行特殊的空气消毒,由保洁员再次常规清洁打扫后方可再次进行其他手术。 2.3.4人员的处理手术结束后,参加手术人员脱去手术衣、手套、防护面罩、帽子、口罩、鞋套,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双手按七步洗手法用消毒液擦洗。出手术间大门更换清洁拖鞋。经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手术室进行其他工作。 3讨论 我院成功完成12例HIV阳性患者剖宫产手术,无一例职业暴露的发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是必要的,医护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防护意识,对降低AIDS患者的社会歧视,提高AIDS的医疗护理质量,转换医学模式,减少由AIDS引发的社会问题有重要的作用[3]。同时,HIV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是手术室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定期加强学习,即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范,熟悉手术配步骤及医生的习惯,对整个手术过程有充分的预见性。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将护理防护措施落到实处,能有效的减少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施加政,李明武,王忠平.HIV/AIDS围手术期的管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⑸:470. [2]韩晶,陈征,田建华,等.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与分析.中华护理学杂志,2005,40⑸:470 [3]绳宇.正确的职业防护在反对艾滋病歧视中的作用和意义.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72-1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