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在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外界无相应声源存在,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耳鸣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般人群中17%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老年人耳鸣发生率可达33%[1]。急性耳鸣指发病时间小于3个月的持续性耳鸣。由于其客观评定的方法不多,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不足,成为临床难题。对急性耳鸣患者采取了甲强龙耳后注射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急性耳鸣患者80例,发病时间均<3个月。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9~70岁,平均44岁;单侧耳鸣26例,双侧耳鸣14例;耳鸣响度(分级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2]):2级8例,3级18例,4级11例,5级3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3岁,平均46岁;单侧耳鸣22例,双侧耳鸣18例;耳鸣响度:2级6例,3级19例,4级9例,5级6例。两组性别、年轻及耳鸣响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以一侧或双侧的不同程度耳鸣为第一主诉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如耳镜检查、耳鸣匹配、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及纯音听阈,结果显示患者的耳鼓膜和内耳结构均未见器质性改变、明显的异常。发病时间<3个月,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耳聋,急、慢性中耳炎,眩晕症,中耳内耳占位性病变,耳硬化症以及由精神因素等引起的耳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合并有心血管(尤其窦性心动过缓、心室传导阻滞)、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排除精神病患者合并听神经瘤、先天性胆脂瘤、脑部肿瘤或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同时使用非规定类药物等可能影响结果判定药物的患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取端坐位,耳后常规消毒,用1ml注射器配5号针头(注射针规格0.5×38RWSB),抽吸甲强龙(注射用甲泼尼松琥珀酸钠)1ml,一手提耳轮中部将耳廓向前牵拉,在乳突部可见横行韧带突起,与耳廓的交点即为耳后注射点,另一手持注射器平行15°进针约1.5cm,推注药液,每隔3天1次。10天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取端坐位,耳后常规消毒,使用5ml注射器及5号针头(注射针规格0.5×38RWSB),抽取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ml:40mg)听会、听宫、翳风穴采取张口取穴法;针点选取该穴位或者敏感痛点,缓慢刺入1~1.5cm,患者觉酸、麻、胀、得气后,回抽无血,然后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药量均0.5ml;两侧交替穴注,1次/日。10天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配合口服甲钴安分散片(0.5mg/片,1片/次,3次/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2粒/次,每晚)、银杏叶片(40mg/片,1片/次,3次/日)。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期间暂停其它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耳鸣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及评分标准[3]。①痊愈:耳鸣消失、且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②显效:耳鸣程度降低2个级别以上(包括2个级别);③有效:耳鸣程度降低1个级别;④无效:耳鸣程度无改变。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百分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10例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异常声音感觉。耳鸣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以及血管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上以营养神经或改善耳蜗供血为主,增加局部缺血组织的血流量、减轻血管内膜水肿及改善内淋巴循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在对急性耳鸣特别是低频为主的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舒张血管,增加内耳的供血,主要因为糖皮质激素有抑制免疫应答、抗毒、抗炎等作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溃疡病、感染、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骨质疏松、精神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产生不良的结果。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避免引起上述不良反应,故在临床上局部用药得到普遍应用。在内耳中,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分布广泛,其中耳蜗中受体多于前庭[4]。并且,经肌肉注射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药物主要通过内耳的血-迷路屏障进入内耳,发挥其药理作用。临床实验研究已证实,耳后给药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5],目前其治疗方式的具体机制尚不确定。动物实验中,分别进行耳后皮下注射和臀部肌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其中耳后皮下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药物经耳后给药后,进入在乙状窦血中,其浓度达到较高的峰值和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在同侧的乙状窦血中,而其体循环血中的浓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6]。研究结果结合解剖学分析耳后给药的机制,可能为药物经耳后皮下注射后,大部分流入耳后静脉,然后流入乳突导静脉,最后汇入乙状窦,造成乙状窦血中较高和持续时间长的浓度峰值,另一部分经由颈外静脉汇入体循环[7]。但此种假说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通过本研究发现,耳后注射甲强龙对急性耳鸣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给药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耳后给药是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在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面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但其作用机制能不能明确,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