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均已被普遍认为与高血压所致的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有关,脑微出血( 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以微小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CMB的临床意义尚未能得到充分认识,但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多发CMB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有研究认为CMB能够预测高血压脑部再次出血的危险性和部位[1],皮质下大量CMB能够预测脑微血管病的再发风险[2]。传统的MRI在诊断脑内出血时不如CT敏感,随着磁共振 T2 梯度回波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 技术尤其是后者的应用,它对脑内出血检出的敏感性逐渐得到认可[3]本文主要是回顾性分析脑微出血患者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对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64.67±3.13)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68例,糖尿病患者43例。凡患有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纳入本研究。 1.2 MRI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1.5T超导MRI,常规行自旋回波T1和T2加权轴位扫描,梯度回波T2加权采用FLASH序列,TR/TE=600ms/15~20ms,偏转角20b,层厚5~7mm,扫描16~18层,FOV 23cm,220-256矩阵。脑微出血(Cerebal microbleeds MBs)为T2序列上直径约2~5mm的异常低信号区,同时需除外血管流空现象、海绵状血管瘤、与外伤有关的出血,位于皮层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和苍白球钙化(多对称出现的信号丢失)。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复诊确认,120例受检者中47例颅内检出微出血病灶。47例微CMBs患者,SWI上均显示出磁敏感效应,表现为点状、条状、类圆形信号均匀,检出率100%;常规序列检出CMBs阳性35例,检出率74.5%。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13.1,P<0.05) 120例病例共47个病灶,位于,皮质-皮质下区23个(48.93% ),基底节区14个(29.79% ),丘脑5个(10.64% ),小脑3个(6.38% ),脑干2个(4.26% )。在常规序列上病灶呈大小约2~6 mm 小片状等T1长T2、短T1长T2、短T1短T2信号,部分病灶呈混杂信号,FE序列脑内CMB较大病灶呈小环状低信号或小片状低信号,小病灶呈小片状低信号,FFE-EPI病灶均成片状低信号,大小约3~9 mm,FE、FFE-EPI显示病灶大小与常规序列比较普遍增大约34.59%。与常规序列相比,FE、FFE-EP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CMB的低信号环和片状低信号。对于一些常规序列不能显示的病例,FE、FFE-EPI也能清晰显示,大大的提高了病灶的对比度。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