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分娩并发症,而发生于产后24h内的严重出血为产后早期出血,一般失血量在500ml以上。短时间内的大量失血容易导致产妇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是临床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对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相关因素予以探讨,以减少和防范发生产后早期出血的概率,同时,一旦出现早期出血后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对降低产妇的临床死亡率及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生产后早期出血产妇的临床相关资料,以为产后早期出血的临床合理处理提供参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84例,其中,65例出现产后出血。65例患者中,采用剖宫产分娩者34例,自然分娩者31例;剖宫产产妇年龄在22~37岁,平均(27.4±1.7)岁;产后出血量在500ml~者20例,在1000ml~者10例,在2000ml以上者4例。自然分娩产妇年龄在21~35岁,平均(27.1±1.4)岁;产后出血量在500ml~者17例,在>1000ml~者10例,在2000ml以上者4例。所有产妇中,<25岁者18例,25岁~者36例,30岁~者8例,>35岁3例;孕产次为1~4次,平均(2.3±0.7)次,孕产次为1次者36例,2次者21例,3次以上者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9.2±1.3)周,37~周57例,40~41周8例。65例患者中,有流产史产妇21例,有引产史产妇16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10例,合并子痫者3例。
1.2出血量的测量
1.2.1自然分娩产妇的出血量测量待产妇产程中羊水流净后,使用弯盘置于产妇臀下,同时于产妇的会阴后垫置塑料纸巾;并于产后将弯盘中的血置入量杯中予以测量,同时对塑料纸巾的血采用称重法进行测量计算[3]。
1.2.2剖宫产产妇的出血量测量子宫切开且羊水吸净后,使用专用医用收集瓶收集出血,同时使用会阴垫置于产妇臀部;至手术结束后测量收集瓶中的出血量,并采用称重法测量和计算会阴垫的出血量[4]。
1.3临床诊治
待胎儿娩出后迅速使用缩宫素,并对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加用适量的缩宫素,一般初始用量和加用量均为20U。确定为产后早期出血的产妇即刻予以抢救,先进行子宫按摩,以减少出血量;同时,对产妇腹部的主动脉进行进行压迫止血,并迅速补充血容量,确定出血的原因,并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胎盘滞留或粘连所致者则及时予以清宫处理,同时切除胎盘;凝血功能异常所致者则行血小板或新鲜血补充,软产道损伤迅速进行缝合等。另外,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米索前列醇及前列腺素、垂体后叶素等,同时使用宫腔纱条予以填塞,对于出血严重的产妇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在对早期出血产妇治疗中,要注意全程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做好严密的监测,同时注意监测产妇的静脉压,并进行氧气支持,必要时给予输血以改善治疗效果[5]。
1.4评价指标
①对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②对不同治疗方式与出血量之间关系以及治疗结果分别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早期出血原因的统计情况
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产次、流产和引产史以及合并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孕产次1次、具有流产和引产史以及合并症的产妇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概率相对更高(P<0.05);另外,早期产后出血与年龄及孕周无明显相关性;引起产后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分娩并发症,其中,宫缩乏力所致产后早期出血的概率明显更高(P<0.05)(表1)。
表1产后早期出血原因的统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