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是指糖尿病(DM)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型糖尿病引起骨密度(BMD)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OP)的结论较为肯定[1],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多数学者认为,T2DM也常合并骨量流失和OP[2]。本研究通过对T2DM患者BMD及相关代谢指标的统计分析,探讨T2DM并发OP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为T2DM者。排除标准:继发性OP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急性病症;近期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分组
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左足跟骨。根据1994年WHO推荐的O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OP组、非OP组。其中,OP组178例,非OP组175例。
1.3观察指标
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血钙、血磷、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相关代谢指标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统。以上均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代谢指标的比较
与非OP组比较,OP组年龄大、病程长、BMI低、空腹C肽低、尿微量白蛋白高,血钙、AST、ALT、GGT低,HDL-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其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危险因素分析
将代谢指标(Xi)与是否存在OP(Y)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0.205+(-0.097)BMI+0.001尿微量白蛋白均值+(-0.626)空腹C肽+(-0.097)AST+0.068年龄,即低BMI、空腹C肽、AST、高尿微量白蛋白、高龄是T2DM伴发OP的危险因素。
3讨论
生理状况下,胰岛素(INS)通过刺激成骨细胞(OB)表面的INS受体,促进OB核苷的合成,而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增加骨钙的沉积[3-4]。INS缺乏使得INS样生长因子-1(IGF-1)减少,IGF-1可以调节骨吸收,抑制骨胶原降解,对于骨量的维持有重要作用[5]。随病程的发展,患者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INS分泌不足导致骨合成减少,较正常人群易发生OP。
本研究中OP组T2DM病程长,空腹C肽水平低,低空腹C肽是伴发OP的危险因素,证实了随着病程进展,胰岛功能逐渐衰竭,INS分泌不足促进OP的发生。
本观察中OP组患者血钙值低,可能为高血糖所致渗透性利尿使尿钙排出增加,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溶骨作用增强。长期高血糖还可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堆积在骨胶原蛋白上,影响OB在胶原蛋白上的黏附而改影响其功能,从而影响骨形成[6]。
本研究中,OP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且高尿微量白蛋白是T2DM并发OP的危险因素。DM肾病可使肾脏1-α羟化酶的合成及活性减低,致使1,25-(OH)2-VD3合成下降,肠钙吸收减弱,继发PTH升高,导致骨吸收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