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56例临床疗效分析(2)

时间:2016-03-26 09:27 点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钠代谢紊乱时间的比较 通过监测24 h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钠代谢紊乱时间的比较
  通过监测<24 h、24~72 h、>72 h这几个时间段的血钠代谢紊乱结果,发现两组各个监测时间段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钠代谢紊乱时间都集中在72 h以后,其中治疗组58.93%的患者在72 h后出现血钠代谢紊乱,对照组则有48.21%的患者,因此可在此时间段进行集中用药(表1)。
  表1 两组血钠代谢紊乱时间的比较[n(%)]
  2.2 两组脑出血治疗效果与血钠代谢紊乱的比较
  治疗组中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28.57%,并发高钠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12.5%,治疗总有效率为41.07%。对照组中并发低钠血 症的治疗有效率为37.50%,并发高钠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8.93%,治疗总有效率为46.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2,P>0.05)(表2)。
  表2 两组脑出血治疗效果与血钠代谢紊乱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0.82,*P=0.36
  3 讨论
  血钠代谢紊乱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体内血清中的钠含量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7-11],主要分为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其中低钠 血症更为常见,表现为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加重脑水肿[12-15];高钠血症患者出血量较大,严重可致昏迷,加重脑水肿诱发脑疝,一旦出现往往治愈效果 不理想[16-18]。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血钠代谢紊乱时间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钠代谢紊乱的时间集中在72 h以后,在24 h内发生血钠代谢紊乱的几率最低,其原因可能和患者脑水肿加重,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分泌异常,且随病程发展血钠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增加,与摄 水、钠不足和脱水剂的大量使用有关。两组脑出血治疗效果与血钠代谢紊乱关系的比较,治疗组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28.57%,并发高钠血症的治疗有 效率为12.5%,治疗总有效率为41.07%,与对照组(37.50%、8.93%、4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 明对于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此治疗方法与彭里磊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引发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发病原因主要有:①脑出血患者饮食量少,水、钠含量摄入量不足,容易引发血钠代谢紊乱;②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使用大量的脱水剂或利尿剂,使患者体内水、钠含量流失,导致血钠代谢紊乱;③脑出血患者常伴有颅内高压,而颅内高压可引起剧烈呕吐,导致钠含量大量流 失,引发低钠血症;④患者出现的发热、大汗等症状或高蛋白、高血糖饮食均可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引发高钠血症;⑤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致使血钠 代谢紊乱,引起SIADH、CSWS等症状;⑥肾功能不全也可引起高钠血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钠浓度,及时纠正血钠值恢复至正常,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对症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治愈率。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