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五丹散凝胶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机制探讨

时间:2013-08-20 10:11 点击:
目的 观察五丹散凝胶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造模对照
  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3],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生率高20%~30%,多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牙间隙增大、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缺失[3]。
 
  近年来,牙周致病菌诱导以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不少研究证实作为重要免疫应答因子的白细胞介素与促进牙龈组织炎症、加速牙周结缔组织破坏和牙槽骨的吸收有不同程度的关系[4]。本实验通过检测五丹散凝胶治疗前后大鼠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变化,从细胞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五丹散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品制备
 
  本口腔凝胶处方采用本课题组临床经验方五丹散(五倍子15g、丹参30g、白芨30g、黄连45g),全部中药均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药房。将1-甲基-2-吡咯烷酮和三乙酸甘油酯按7∶3配成混合溶剂,加入35%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静置,待完全溶解后加入五倍子、丹参、黄连、白芨水提取物冻干粉,彻底搅拌均匀,漩涡震荡,在常温避光条件下,磁力搅拌机缓慢搅拌5d,制成含中药终末浓度为40g/kg的凝胶。静置24h,4℃避光保存。
 
  1.2实验动物分组
 
  选用10月龄SD大鼠共60只,体重(400±5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E、F共6组,每组10只,全部SD大鼠均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A组:正常对照组,于实验开始时处死(0周);B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造模对照组,于五丹散凝胶治疗前处死(第4周);C组:五丹散凝胶短期治疗组,造模后五丹散凝胶治疗4周后处死(第8周);组:短期治疗同期阳性对照组,于造模后与C组同时处死(第8周);E组:五丹散凝胶长期治疗组,造模后五丹散凝胶治疗12周处死(第16周);F组:长期治疗同期阳性对照组,于造模后与E组同时处死(第16周)。
 
  1.3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全部6组大鼠均以软食饲养,按6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72h后测空腹血糖,高于16.7mmol/L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1周后,开始建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模型,除A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按照Achong等[5]的方法,2%戊巴比妥钠30mg/kg全麻下,以直径0.20mm的丝线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二磨牙颈部,制造牙周炎动物模型。造模时,由于麻醉意外C组1只、F组1只大鼠死亡。
 
  1.4药物干预
 
  A组不造模,待其他各组造模成功后处死大鼠,B组于造模后药物干预前,与A组一同处死大鼠,其余4组造模后开始药物干预,其中C、E组在造模成功患牙上使用五丹散凝胶,以完全覆盖患牙为基本治疗用量,阳性对照组(D、F组)使用等量空白凝胶载体。使用频率为2次/d,持续12周。
 
  1.5动物处死方法及标本采集
 
  5%水合氯醛全麻各大鼠,将全部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5ml(加肝素钠抗凝),1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0.5ml,装管标记后,用IL-2、IL-1β试剂盒测定其浓度。采血过程中,B、F组各有一只大鼠采血量过少(不足5ml)。最终实际检测样本数为A组10个、B组9个、C组9个、D组10个、E组10个、F组8个。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x±s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