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针灸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

时间:2015-04-10 10:15 点击: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0%,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两侧椎动脉Vs、Vd值等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两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总积分,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症状;体征 
  [中图分类号] R2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38-03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rteriopathy,CSA)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疾病类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眩晕,此外,还表现有耳鸣、恶心、头痛、失眠及猝倒等一系列相关症状,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向年轻人群[1],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并对其健康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对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不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发现针灸对该类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CSA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1992年青岛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拟定的关于CSA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研究的治疗;③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颈椎部位存在感染、骨折、肿瘤及脱位等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及肾、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④针灸穴位及其相邻皮肤存在外伤或皮损者;⑤无法完成全部疗程者;⑥因心血管、眼、耳、喉、鼻等引起眩晕、头疼等症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65岁,平均(47.89±4.0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4.83±1.21)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8.04±4.05)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49±1.1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及颈椎病变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使用0.8 g丹参粉针加入25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法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体位,尽量放松颈部,对毫针进行常规消毒后,取穴以颈项部两侧夹脊穴、百会、曲池、风池、大椎、天柱、大抒等为主进行针刺,进针得气后,腹部穴位采用捻转补法,其他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各穴位每次留针20~30 min。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再辅以辩证针刺法治疗,对于失眠患者,取安眠穴位实施针刺;对于眩晕患者,取百会、两侧风池等穴位实施雀啄灸;对于耳鸣患者,取耳门穴位实施针刺;对于头疼患者,取太阳穴位实施针刺;对于恶心患者,取内关穴位实施针刺。1次/d,2周为1个疗程,均给予针灸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改变情况等进行评定或记录。 
  1.4疗效判定 
  参照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并现行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患者治疗前的眩晕、耳鸣、恶心、猝倒、头痛、失眠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颈椎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显效:以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颈椎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以上症状有所缓解,颈椎功能得到改善;无效:以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的改变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00%。症状体征总积分的评定参照王毅等[4]的评定方法,其中,症状积分根据各例患者的眩晕、耳鸣、恶心、头痛、猝倒、失眠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计分,0分为无症状,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体征积分根据患者的颈部压痛、僵硬等状况进行计分,0分为无症状,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评定结果比较(x±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两侧椎动脉Vs、Vd值等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两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末期峰值流速(diastolic peak velocity, V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比较(x±s,cm/s) 
  注:a与本组治疗前相比的左、右侧椎动脉Vs及左、右侧椎动脉Vd相比,观察组t值分别为3.313、3.996及3.393、3.155,对照组t值分别为2.013、2.066及2.052、2.287,均P<0.05;b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Vs及左、右侧椎动脉Vd相比,t值分别为2.082、2.535及3.231、2.055,P<0.0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