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酒、人和文化

时间:2014-03-07 14:59 点击:
教社会心理研究的屈老师是我很钦佩的学者之一,他讲授的关于中国人的社会心理课程更是让我记忆犹新。课上,屈老师讲到中国人的脸面观和人际关系研究专题时谈到,中国人重面子,也重关系。在酒桌上喝多了算是给面子,给了面子自然关系就有了。他还说,酒桌上

  教社会心理研究的屈老师是我很钦佩的学者之一,他讲授的关于中国人的社会心理课程更是让我记忆犹新。课上,屈老师讲到中国人的脸面观和人际关系研究专题时谈到,中国人重面子,也重关系。在酒桌上喝多了算是给面子,给了面子自然关系就有了。他还说,酒桌上的人情兼有情感性和工具性,如果你身在酒桌上,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请你吃饭是交流感情,还是为了以后办事的方便。当时我们真是感慨良多。

  说来有些悲观,中国人很讨厌酒桌上的文化,但是深陷泥沼之中,无法自拔。刚懂事那会儿,很讨厌喝酒,老爸每次一喝醉,老妈就在耳边嘀咕,显得格外刺耳。那时候觉得,我以后肯定不喝酒。中学在寄宿制学校,曾偷偷买过啤酒,完全只是想尝试一下酒的味道。第一次喝啤酒,感觉味道很差,还不如喝白开水。一个人烦恼之时喜欢喝雪碧,那效果比啤酒要好得多,至少味道要好。但是后来在吃饭的时候,始终无法拒绝酒,不喝会被骂不是爷们儿,男人嘛,最怕的就是这一句了。

  跟一群哥们儿聚在一起的时候,喝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各自的酒量心知肚明,谁喝醉了谁没有喝醉不用看都知道。那时候一群人在小酒馆,点着下酒菜,大家喝完酒了各自吐各自的苦水,在路边草丛里一躺或者在湖边踱着,聊聊最近的心事。最后一群人晃晃悠悠地回宿舍。这对大家的友情有很大的益处,那一段时光自然也是我最想念的。

  或许是因为青涩吧!一群哥们儿现在就我一个人还呆在学校里继续读书,其他的都工作了。因为都在南京,我们隔三岔五聚在一起,和大学时候一样,烟和酒很容易撩起心事,但是聊天的内容却变成生活。在生活面前我们多么无力呀!酒能消愁吗?但愿如此。关于这一群哥们儿,有一件事情我得感谢,是他们教我很多酒桌礼仪。敬酒时候把酒杯放低,按照顺序敬等等。中国人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能坏了规矩,古人说得好,不学礼,无以立。

  犹记得喝得最惨烈的一次,是因为一个追求女同学的哥们儿误以为我跟她有暧昧,结果可想而知,醉成一摊烂泥。酒醒之后,跟那个哥们儿澄清了之后便一笑泯恩仇,酒桌上有仇那也得放在心里。现在想来,喝成那样还翻墙回宿舍,真是一阵后怕。说到这,还有些更加让人害怕的消息犹在耳畔。我们县有一群人喝酒,结果喝到酒精中毒死了,一桌人只要是敬过酒的,无一不受到处分交了罚款。

  前一段时间,国家把酒驾列入违法之列,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得到很好的遏制,受到了很大的好评,但是喝酒仍然得不到遏制,中国的文化就是如此。再严厉的法律也可以钻到空子,因为法律是人制定,也是人执行的。不让喝酒开车,我喝酒了请别人开车,或者打车总行了吧。在与人打交道上,很多人如鱼得水。中国人重关系,而在陌生人之间最快建立关系的就是烟和酒。这就像吸毒,一旦上了瘾那就无法回头了。当然中国人重关系重到过了头,他们一旦进入关系网便丢失了自由。那些熟人请你吃饭,没有个像样的借口,哪能不去呀。哪个熟人给你敬酒你能不喝啊。

  要说酒文化,那就并不单单是说酒的问题,重点在于人。人与酒在一块儿就形成了文化,但显然,烟酒文化给我们留下的也是好坏参半,“酒鬼”“酒疯子”“酒徒”“酒肉朋友”等词语显然不是什么好词。当然,文学要感谢酒,酒是一种剥离现实的工具,李白的《将进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无一不是与酒相关的文学瑰宝。

  酒文化并不只是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中,甚至渗透到科层制结构里。听人说,一次县里乡镇派出所所长换届,公安局的领导说了,酒量一斤的在镇上,半斤左右的去乡下。听者无一不感受到一句流行语: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在中国就是这样,一些事情总要掰开看,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坏。辩证倒是像我们的传统,当然适度更像是我们的发明,而不是马克思。说到酒,谁都会说,喝酒要适度,中庸之道嘛。可是酒桌上喝多少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谁让酒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呢?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