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书法审美的人格特征

时间:2014-01-15 16:28 点击:
书法审美融人格特征之表现和人格特征之体验于一体。书法创造者把书法作为载体,借笔墨来抒发感情,书写自身的人格特征,书法欣赏者把写在书法载体中的人格特征进行解读,形成共鸣,形成自己的人格体验,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本文对书法审美的人格特
  传统书论中常常有"字如其人"、"书如其人"、"书为心画"的提法。汉朝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唐张怀瓘说:"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南齐时王曾虔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清刘熙载《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些都道出了书法审美的一个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问题,即书法审美体现出人格特征。
  透过一幅幅书法珍品,仔细品味着各种线条不同的形态及其力度、千姿百态的结字形式和千变万化的章法结构,在字里行间,我们解读出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心灵特质。无论是创造书法美,还是欣赏书法美,都反映出人的感情特征、性格特点、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及理想追求等等,书法审美融人格特征之表现和人格特征之体验于一体。书法创造者把书法作为载体,借笔墨来抒发感情,书写自身的人格特征,书法欣赏者把写在书法载体中的人格特征进行解读,形成共鸣,形成自己的人格体验,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因此书法审美中构成了人格特征的丰富内涵。
  一、书法审美与人的感情特征
  "酒到醉时书带草,诗逢妙出笔生花",这是书法家们最爱书写的对联之一,其中道出了书者作书时的欣喜之情和欢乐之态。元陈绎在《翰林要诀变法》中,仔细阐述了作书者的感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关系:"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所以,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所引起的复杂的感情俱能形之于书,即所谓"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因此,书法作品是作书者感情的载体。
  书法是个人感情之载体。就个人而论,书法是个人复杂感情之载体。王羲之的《兰亭序》飘逸俊秀,畅快流利,浑然一体,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在文人聚会的背景下的信手之笔,当时诗人们"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面对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感慨人生,一种清闲自然、超凡脱俗的情怀和愉悦欢快的感情跃然于点划之间。《快雪时晴帖》行楷相间,流止相杂,古雅圆浑,妍媚秀美,表达了作者大雪初晴时问候亲人的愉快之情。《丧乱帖》潦草不羁,酣畅淋漓,还时有滞顿,字迹中显露的是作者因北方故乡先墓惨遭涂毒破坏而引起的"临纸感硬,不知何言"、"痛贯心肝,痛当奈何"、"丧乱之极"的愤怒和悲痛。同样颜真卿的《祭侄稿》,墨迹中展现的是面对亲人遭害、奸贼当道的黑暗现实而生的彻骨痛恨和悲愤。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自称"六分半书",将真、草、隶、篆融于一炉,不足八分,另一分半乃行楷、篆法、画意,其不满现实、愤懑痛苦、自我解嘲的内心情感通过笔法骨力和章法布局曲折的表达出来。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为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通篇书法起伏跌宕、节奏明快、笔笔在意、气势奔放,表达了他屡遭贬谪的悲凉心情,是对人生失意的感叹,其苍凉、惆怅、孤独之情流露于笔墨之中。
  除了体现个人情感,书法也是群体感情之载体。就群体而论,书法是一个时期或一个民族共同感情之载体。商周甲骨文的笨拙朴素和钟鼎文的端庄严整,记载了商周先民卜问上苍,祈求保佑的无比虔诚、严肃而郑重的心情。秦刻石的中正匀衡,表明了秦帝国初建时期四海归于一统的良苦经营之情。元朝书法追求形式上的优美之"态"(尚态),以赵孟頫为代表,书法端庄秀丽、妩媚多姿,表达出汉族地主阶级文人们无法接受蒙古族王朝种族歧视的现实而消极躲避的无奈之情。明初的台阁体圆润婉媚,雍容富贵。体现了在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情形下文人们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情感。明中后期文人们突破旧规而"随地赋形",借助书法诸多的形态美来自由书写久禁后获得解放后的畅快。解缙《草书轴》那随意流动、不遵法度的线条,展现出一种把困惑和希望交织在一起的、矛盾的、烦乱的极为不安情感。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的书法,善于将字之大小、正斜、疏密,墨之浓淡、干湿进行参差错落处理和纵横散乱布局,随心所欲挥笔,以精到的笔头功赋形抒情。清代金石之学昌盛,以康有为、梁启超为典型代表的书法刚中显柔、雄强浑穆、潇洒奇逸,反映的是汉族民众,深受满族的民族压迫的抑郁愤懑之情,从中也能窥见一种强劲的冲破压迫之民众情怀。
  感情因人因时变化无穷,故古今书法面貌万千;另一方面,书法所激起的欣赏者之感情亦莫不如此。正如梁巘《评书帖》所说:"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恣。"
  二、书法审美与人的性格特征
  书法的风格特征与人的性格特征是相吻合的,作书者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书法;另一方面,欣赏者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喜欢什么样的书法。书法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的性格特征。罗丹在《罗丹艺术论》中一再强调"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美,就是性格的表现"。下面,就几个方面探讨人的性格与书法风格的关系。
  1.性格潇洒者其书风外显。一些风流倜傥的文人学士和风雅的官员大多性格潇洒,他们的书法要么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要么娟秀雅逸、柔婉清丽,其书风同样具有一种偏于外表的潇洒格调。晋代王羲之的书法、元朝赵孟頫的行楷和宋初蔡襄的小行书就相当秀逸。唐朝褚遂良的楷书、宋代米芾的行楷书、元代鲜于枢、清朝祝枝山和王文治的书法都幽雅轻松、淋漓洒脱。特别是米芾,因喜好自然天真,其书法用笔灵活,中锋、侧锋、卧笔、正笔兼施并用,八面出锋,书姿体态错落自如,潇洒飘逸。
  2.性格文静者其书风内敛。一些性格文静的人士,要么由于满腹经纶、饱学聪颖,要么由于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要么由于天性好静,他们不愿意彰显自我,稳重而娴静。其书法不张扬线条点画的流动感和外在的力度,内力含蓄、形式内敛、内含不露,以静取胜,呈现出一派和平、宁静、柔和的境界。魏晋时期人们崇尚清淡,取法自然,其书法具有平稳而沉静的美。王羲之《书论》说:"夫字贵平正安稳,……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其《兰亭序》就颇具这种特色,虽然局部有偃、仰、欹、侧、斜等,但整体"平静均衡自然"。
  3.性格豪放者其书风奔放。性格豪放者为人爽直,内心感情奔放且易于彰显,表现在书法上为大刀阔斧,痛快淋漓,豪情奔放。
  唐代诗人李白以豪放的诗歌流传于世,其书风也非常豪放。历代有关书法的论述里对李白的书风有所记载,《书诀》中称李白的书法"雄逸秀出,飘飘然有仙气"。宋朝黄山谷称:"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书不减古人。"清朝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提到李白的书法"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李白唯一的传世墨迹《上阳台帖》笔法放纵,畅快自如,笔力苍劲,俊秀挺拔。章法上跌宕起伏,错落有次,顾盼合宜。宋徽宗赵佶在帖后题有跋文:"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元代张晏说:"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可见李白的书法中充满着豪放的浪漫情怀。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