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从“门事件”的起因探析其文化起因(2)

时间:2014-01-14 16:12 点击:
1972年的发生在美国的水门事件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性丑闻,事件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其显著性和知名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之后发生的门事件都以此为框架,凡是与丑闻有关的事件都会以水门事件相对应。

  1972年的发生在美国的"水门事件"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性丑闻,事件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其显著性和知名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之后发生的"门事件"都以此为框架,凡是与丑闻有关的事件都会以"水门事件"相对应。
  2刻板印象理论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从1972年的"水门事件"开始,"门事件"以其最初跟丑闻有着密切关系,而到现在也早已被冠之不好,不雅等的代名词,其实有很多"门"事件不一定就是丑闻,不雅,俗气的信息,而被大多数人拒之门外,不愿作进一步地了解和跟进。这也是造成现在一提及"XX门"事件,人们不想关注甚至产生厌恶情绪的原因。
  (二)"门"事件的文化起因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子,新词的产生和发展定会折射出一定的社会文化。"门事件"从1972年出现一直发展到今天,并且词义在不断扩大,这其中暗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
  1"门事件"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类推心理密不可分
  1972年美国的"水门事件"以其影响力之大和波及范围之广,在人们心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初的"门事件"是政治性丑闻的代名词,在之后发生的类似丑闻,并且影响力大的事件,往往就会被人们以类推的方式冠之"XX门"事件,例如之后出现的"篡改门""竞选门"事件等,都是人们利用类推方法最好的证明。仿造也是类推的一种形式,在"XX门事件"被其他英语国家类推并且快速发展时,"XX门事件"在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效仿风",以2008年香港著名影星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和央视著名主持人黄健翔的"解说门"为标志,"门事件"的效仿浪潮在中国登陆,随后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月饼门""肉松门"等中国版"门事件"。
  2"门事件"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偷窥心理有关
  "门事件"最初的姿态也是由于偷窥美国内部竞选信息而引发,直到今天,"门事件"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的偷窥心理有一定关系。对其隐私,都有好奇心理并且为其乐此不疲,这也是助长"门事件"发展如此之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信息已经审美疲劳,对关于私隐,关于丑闻等一系列非传统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畸形审丑心理。
  3"门事件"的产生与人们的盲目跟风心态有关
  "门事件"以1972年美国"水门事件"为开端,在其之后以其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面前,之所以称之为"XX门"事件,都跟"水门事件"造成的影响力和世界轰动的程度有关。"水门事件"开启了"门事件"的先河,之后出现的有关丑闻,私隐等事件,都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XX门"事件。再加上2008年香港著名影星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和央视著名主持人的"解说门"事件的发生,"XX门"事件在中国也迅速展开。随便在谷歌或是百度搜索中输入"门事件",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各种"门事件",这些"门事件"百分之八十都跟丑闻,性,隐私等有关,跟不好,不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门事件"的开始,发展,一直到今天的各种泛滥,可以看出,跟人们盲目跟风的心态有一定的联系。
  4"门事件"的产生与人们对事件的简化心理有一定的联系
  对于一件能造成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政治或是社会事件,人们往往都喜欢用一定的简称,这样的简称一般是人尽皆知的。而不会通过描述事件来龙去脉的方式来告知公众。这样的简化心理在"门事件"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直接描述那些不好,不雅的丑闻,隐私等事件,而是用了"XX门"这样的"门"族词给受众制造一种神秘感和窥探欲。
  结语: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网络新词不断涌现。每一类新词的出现都有其一定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于"门事件"的探究,从1972年美国"水门事件"开始,分析其"门"族词义,结合相关语言学原理,分析"门事件"的文化起因,对于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门事件"有一定启发作用。从"门事件"的产生,发展一直到今天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不敢妄下定论这事是好是坏,以及它会有怎么的发展前景,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周日安,邵敬敏.美英式原型标记"-门"的类化和泛化[J].外国语,2007(4):1.
  [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3]潘艳艳.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3(5):1.
  [4]刘宗保."X门"词族探微[J].语言新观察,2006(9):1.
  [5]于全有,裴景瑞."光棍"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J].文化学刊,2007(2):60.
  [6]于全有.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研究的"非常"语言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0(1):91.
  [7]于全有.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语言热点问题大讨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79-89.
  [8][美]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9]郭习松:《从"艳照门"看网络文化控制》[J],《新闻前哨》,2008.6
  [10]左伟清:《"艳照门"透视下的时代病灶》[J],《中国青年研究》,2009.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