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黛二玉由于在身世遭遇、气质品性、文化修养等方面均存在着近乎相同的相似之处,因此使得她们的语言表现出了以上的很多共同特点,正如红学研究者们所说的,其实妙玉就是另一个身处佛门中的黛玉,是黛玉形象的一个补充,妙黛具有合一性。[1]黛妙二玉虽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互补之性,但她们的语言也有各自的特点。正是这种微妙的区别与联系,才使得二玉的关系虚虚实实相互映衬更具艺术价值。她们语言风格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黛玉语言多含悲怆哀怨之情,妙玉语言多有高远超脱之意 哀怨悲怆是黛玉贯穿始终的语言基调之一,与她的感伤性格契合一体。如四十五回中,黛玉与宝钗谈到自己的病情身世和处境时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时候,我是怎么个形影儿,就可以知道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皆是和她们家的姑娘一样,那些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寄人篱下的处境和病状,就使黛玉陷入了"悲观的宿命论中"[2]。一曲《葬花吟》就吟尽了黛玉身世的全部哀音。"花谢花飞""红消香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剖净土掩风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深切地表现出了她寄人篱下的身世之痛,与前途茫茫的精神负重,情感更加悲切凄凉,哀怨愁苦。 而妙玉虽然也父母双亡,漂泊他乡,无依无靠,但她是佛门中人,与红尘中的黛玉相比,则要显得洒脱得多,她虽说做不到真正的四大皆空,但世间万物,红尘俗事在她眼中心中则要比黛玉要看得淡想得开,因而其语中表现出的思想境界就比黛玉的悲怆哀怨更高一境。如第七十六回中湘云与黛玉在中秋夜联诗,当湘云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黛玉对道:"冷月葬诗魂",一语未了妙玉从石后转了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只是方才我听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 可见她对黛玉如此颓败凄楚的言词是很不赞成的。且从她的诗词言语中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她与黛玉相比对待生活那份超脱和高远。如在同一回中她续黛玉湘云写道:"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盘。……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鸣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接下来她说"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即:高洁的情怀我只能自我排遣,因为高雅的志趣无人诉说。其境界之高远超脱岂是一般须眉所能及的!所以脂评说:"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深"[3]。 2黛玉语言独具特色风格多样,妙玉语言淡漠冷静严肃庄重 妙黛二玉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身处尘世而一个遁入空门,这也就造就了她们语言的最大不同。黛玉身处俗世,她不受佛门的那些清规戒律的束缚,生活丰富复杂,因而其语就显得独具特色风格多样,尽显了俗家少女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情感的丰富复杂。她多样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幽默诙谐,机敏灵俏 正如刘永良所说,"曹雪芹在刻画黛玉这一形象时,不仅着力描写了黛玉的多愁善感,哀怨悲凄的性格主色调,唤起读者为之一洒同情之泪,而且也赋予了这个青春少女活泼机趣,幽默诙谐的另一面。"[4]也正是她幽默诙谐机敏灵俏的另一面才使读者更喜爱这位率真无邪的少女,才让千万人为之抛书洒泪。 如对宝玉她常借打趣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好呢",她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来呢?"由话传情,她的一颦一笑如在眼前,展示了情窦初开少女的纯真可爱,幽默诙谐及机敏灵俏。 2.2借题发挥,刻意曲解 黛玉机智敏慧,伶牙俐齿,为了保护自己经常含沙射影借题发挥,以刻意曲解别人之意,而达到讽刺别人保护自己的目的,如第八回里,宝玉要喝冷酒,经宝钗劝说他改喝了热酒,可巧小丫头雪雁给她送手炉来了,黛玉含笑问她道:"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还听他的话,我平日里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话表面责备雪雁,实则是对宝玉听从宝钗劝告的一种嫉妒和醋意,但是她不能把这种心态直接表现出来,因而就借雪雁送手炉一事进行发挥,影射宝玉对宝钗的言听计从。 2.3善用修辞,生动活泼 黛玉的敏慧还表现在她说话极少整片大套的俗话,而是言既出口,就带有精彩的修辞[5],使其语显得很生动活泼。如第二十二回中,宝钗给宝玉讲《寄生草》,宝玉称宝钗无书不知。黛玉听了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倒《妆风》了。"就运用双关语表达了她对宝玉对宝钗赞赏明显地含酸不满。 她还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她以"蕉叶覆鹿"的典故把探春比做鹿。以"呆雁"比宝玉,以"母蝗虫"来比喻蠢笨的刘姥姥。 她还善用幽默风趣的夸张,如第三十四回中,宝玉受笞,黛玉心痛的哭得两只眼睛像桃儿一般,然而见宝钗似有哭状,黛玉便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她饱读诗书,引用典故在其语中则更常见,如:诲人不倦、胶柱鼓瑟、剖腹藏珠、惺惺惜惺惺、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守如处女脱如狡兔等都显示了她语言中鲜明的雅言特色。妙玉语言淡漠冷静,严肃庄重,显示了佛门生活所谓的与世无争与四大皆空。纵观妙玉短短的千字之言,不难发现其语不论是为贾母奉茶的客套语,请宝黛钗三人"吃梯己茶"的玩笑语,还是和宝玉所讲的口是心非语,和惜春对弈品茗所讲的闲谈语,还是对邢岫烟所讲的尖刻语,不管是否出自真心,都极力在维护一个出家人应有的言谈举止。表现出了严肃庄重淡漠冷静的特点。在妙玉的言谈中,我们很少能找到像黛玉那样机敏灵俏的幽默诙谐语。她即使有幽默,也是"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即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么一海便成什么了?说得宝玉黛玉宝钗都笑了"笑中也不失严肃庄重。妙玉身为出家人,她的身份就决定了她的语言也和佛门生活一样的平静淡漠。和黛玉相比无人可以让她使小性儿,让她打趣取乐,她更不可能像黛玉一样,可以用打趣、讽刺、借题发挥、含沙射影的语言来表达对宝玉的爱,来试探提醒宝玉不要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她所说的都是那些"不打诳语"的庄重语,都是些"这遭吃茶,你是托了他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吃的"那样压抑情感的冷漠语。 3黛玉语言多顺应语境合理得体,妙玉言语多纵情由性不合凡俗 黛玉虽然天性率真多尖刻之语,但她的尖刻也只对自己讨厌的人和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她是世俗中人,她深知世俗凡礼。她的幽默诙谐都是在同辈姐妹们之间,在长辈面前却是唯礼奉上,她的语言就真切地体现出了她谨慎敏慧: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后来宝玉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妙玉孤高过洁,万人不入她的目,身在佛门,天性率真,语言多纵情由性,不屑逢迎世俗凡礼,给人不留情面。如第四十一回,贾母带了刘姥姥到栊翠庵来,妙玉为贾母奉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道:"这是旧年蠲的雨水。"在这简短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妙玉的洁傲与不屑逢迎权贵,没有极力讨好贾母。可见她对世俗凡礼的蔑视与不在乎。……黛玉又问道:"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么?"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使得黛玉在她们面前难堪不已,无台阶可下。类似的事情还有邢岫烟找她帮宝玉"扶乩"找玉。她虽说也在邢岫烟的陪笑恳请下帮了,但开始的批评也让她进退为难,十分难堪。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妙玉的纵情由性,她想什么就说什么,并不在乎其语言是否和世俗礼法,也从不去迎合它,更不会去计较后果。 总之,作者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典型环境中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通过二人相似而又绝不雷同的语言,塑造出具有互补合一性的作者理想的女性形象,展现了《红楼梦》语言的高度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高立新.红楼二玉论--论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关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10(2):3. [2]刘影.试论林黛玉的语言特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2. [3]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224. [4]刘永良.天真活泼,幽默诙谐--林黛玉性格的另一面[C].栖花编.名家图说林黛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97. [5]娄宏全.林黛玉语言中的修辞手法[J].语文天地,200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