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集成代表作,《红楼梦》当之无愧成为一部具有较深广的文化内涵以及高度思想的传奇。纵观浩瀚的明清小说之中,无一能够比拟《红楼梦》的思想深度与文化价值。然而仅仅里面的女主角林黛玉,就包含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 整本书主要以青年宝玉与黛玉整体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所延伸出去,描述一个封建大家族由兴旺到整体败落的整个过程,以小见大来显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败落。在这本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子形象。在红楼的众多女子中,上从太太小姐里算起:大气如泰山不老松的老太太,严肃刻板的王夫人和爱财木讷的邢夫人暂且不提,无论是爽辣的"泼皮破落户"凤姐,还是封建礼仪的代言人李纨;无论是才能被众人称赞的不甘于沦为嫡庶牺牲品的探春,还是一心向佛和身在无尘心在红尘的惜春和妙玉;乃至于贾府的庇荫树元春,贤良淑德堪称人妻典范的宝钗,临走前看破大限叮咛凤姐的可卿,在思想品质某个方面都远远逊于大观园里的一位绚烂如朝霞的女孩儿。往下数的众多丫鬟里,无论是心机玲珑,左右逢源的平儿,还是堪称贾母左膀右臂的鸳鸯;无论是美丽善良惹人怜爱的香菱,还是众人皆厌她独喜的彩云彩霞姐妹;以至于殉情的司棋和敢为主子申冤的紫鹃,连上温柔和顺的袭人和麝月,秋纹在内,当与这位女孩儿相比时,满园芳华黯然失色,一枝新秀独占春光。 这位女孩儿,论相貌,阅人无数,自身是穿金流彩光辉夺目的王熙凤也会赞叹一句:""天下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儿,我今儿才算见了"。在这句中虽然未曾直接描述黛玉的美丽,可是却在读者的心目中遗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女子形象。从男子眼中看黛玉,便是千古流传的美丽描述,这完全符合曹雪芹对黛玉设定的绛珠仙子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直呼其为"神仙似的妹妹",从这里可以直接显示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美丽女子形象。作者不仅没有批评其病态美,在另一方面则借助其病态美来反映其不幸的一生。 1芙生--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俗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黛玉较为悲惨的身世对黛玉性格的养成起着很大的作用。自幼多病,母亲早逝,被迫孤身一人北上外祖母家,身边只带着一老一小两个随从,无法向其倾诉心事。背井离乡远到他处,虽然受到贾母疼爱,却因为终不是贾府家人而行事处处小心。本来在贾母的疼爱下,以及自身较为孤苦的身世,若其稍微采取一些手段即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可是其却遵从了自身的心愿,选择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坚守自身的高洁品质。其不能够适应自身所处的环境,可是其也不想去适应,宁愿被环境压迫至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原则,其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子。 她不能够允许自己如宝钗一般整日研究如何起居、行事能够讨得贾母与王夫人欢喜,甚至在尊贵的元妃面前也依然坚守本性。在元妃省亲中,宝钗选择在自己的诗中赞扬元妃,同时关注宝玉,指点其在诗词中进行改动从而讨得元妃欢心,而黛玉仅仅想在这次诗词比赛中能够竭尽所能,大展诗才,压倒众人。当遇到元妃出题较少的情况时,就选择了胡乱作一首应景而已,根本不在乎元妃省亲的荣耀与政治重要性。这一品格也是导致其在日后不受王夫人喜欢的主要原因。 2芙绽--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在《红楼梦》里,其人物形象塑造的精度之准确,手法之多样,是古今中外多种文学难以比拟的。作为全书的女主角,林黛玉具有较为突出的语言特色,从她的语言之中能够窥见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整体形象。其话语特点的主要特征为对话语进行刻意的曲解,通常是为了保住或者增加自己的面子,而在另一方面还要损别人的面子,其也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也就是使其在贾府中不受人们欢迎,同辈人嫌弃她自恃清高,奴仆们则埋怨她过于尖酸刻薄,凡事忌惮她几分。在贾府中,只有宝云能够真心理解她,包容她的小性,然而在两者相处的过程中,也由于黛玉经常发脾气,使小性,而使得两者很容易出现一些小矛盾。下面从几个语言段落里来展现黛玉的一些性格特点: 在全书第八回里,当宝云去看望薛姨妈时,姨妈让其顺便看望生病的薛宝钗,以此引出冷香丸,宝云闻着香气便闹着宝钗要吃此丸,恰巧被来看望宝钗的黛玉撞见。若是旁人则会装作视而不见,或者玩闹一下便罢了,黛玉却说出了下列一番话: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让坐,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笑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一句"我来的不巧了"显示黛玉对宝玉与宝钗玩笑而嫉妒与恼恨的情绪,宝钗明知道什么意思,却装作不知深问是什么意思,此时黛玉反应极快,用了八个来字巧妙地解释了之前为何说来的不巧,又用结尾一句"姐姐何不解其意"来反问宝钗,同时挖苦其连明显的道理都不懂,显示一副得意之情。这生动地反映了黛玉说话刻薄不留情面,同时机灵聪明的性格。 3芙殁--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黛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悲剧的一生。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事物毁灭给人看,虽然在前八十回中并未指出黛玉的结局,可是在其判词中已经预示了其悲剧的结尾。黛玉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接刺入了当时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直接发问愚昧无知的统治者,正是这一位"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月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的女神,用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令统治者恨怕交加,在另一方面也赢得了封建社会另一位反抗者宝玉的真心爱戴与尊敬。这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做出了宝玉心里一直想做可是却不敢做的事,说出了宝玉心里一直想说可是却不敢说的话。黛玉在给宝玉心灵上慰藉的同时,还给予其精神上的鼓舞。她的高洁品质在整个《红楼梦》中如雄峰秀水一般耸立,滋润着千百年来与之惺惺相惜的读者的心灵。 作为全书的女主角,黛玉当之无愧地实现了作者赋予其身上的责任与期望。论才情,其在大观园里首屈一指,能与之抗衡的不过宝钗尔尔,也被皇妃元春亲口称赞;论美貌,下人曾说她为大观园里的美人灯,虽然说其吹吹就坏了,但是能够展现其带病在身,娇弱堪怜的另一段妩媚风流。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杯凉茶,开篇时的虚幻缥缈,大气凛然,就像一位正襟危坐的官老爷,严肃却耐人寻味。而黛玉则是凉茶的根本,所有的故事从黛玉进贾府开始,一汪泉水瞬间活络了起来,慢慢流出一条宽阔又秀美的河流,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4结束语 黛玉整体形象的复杂性以及丰富性,展出出一种浮雕式的美感。其具有敢爱敢恨、敢笑敢骂的天真,其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尚品德,在大观园里熠熠生辉。她的性格经常展现在其尖酸的讽刺之中,虽然生活在看似女儿乐园,实则吞噬女儿生机与活力的大观园里,她用一双看透黑暗明亮的双眸,直视统治者的心脏,其能够将周围的黑暗丑恶她与一些鬼鬼祟祟的勾当明确有力地揭露出来。同宝钗行事均有谋断相比,自然而天真的黛玉则任性的展现自己的聪明与灵性。在当时的社会里,能够容忍同时代相适应的宝钗,却无情地扼杀了反抗社会与现实的黛玉,这也就是所谓的封建社会潜规则。 不愿意屈身适应现实的黛玉,自然不能够被环境所容忍。在她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入乡随俗,要么孤独地选择死亡。然而选择是十分痛苦的,杜鹃无语近黄昏,知是花魂与鸟魂。选择死亡是残忍中的美丽,黛玉凭自己无法改变当时的环境,只能用死亡来做出对封建社会最后也最坚决的反抗与决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