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从《蒹葭》看古典美学追求(2)

时间:2021-05-12 15:10 点击:
总之,全诗朦胧的实景、伊人不定的行踪与迷茫矛盾的情感水乳交融,彰显一种似花非花、空灵蕴藉之美。古典美学追求温柔敦厚,含蓄蕴藉之美;强调文章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蒹葭》正是借助于朦胧美极佳地展现了这种艺

  总之,全诗朦胧的实景、"伊人"不定的行踪与迷茫矛盾的情感水乳交融,彰显一种似花非花、空灵蕴藉之美。古典美学追求温柔敦厚,含蓄蕴藉之美;强调文章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蒹葭》正是借助于朦胧美极佳地展现了这种艺术追求,从而也获得的永恒的艺术生命。

  二、色彩美

  《蒹葭》的成功还得益于诗歌的主色调的选取。寒秋的清晨,天还有些冷。大地上布满了苍苍的芦苇,铺天盖地一般。天青地苍,上下相连,营造出了一个广袤苍茫的青色环境。水边薄薄的轻雾,像淡淡的忧伤笼罩在挂满露珠的茫茫芦苇上。整个环境是那么飘渺,梦幻,清冷。"我"对"伊人"的不断苦苦追求,希望与失望,凄清与落寞交织。这场可望而不可即的凄美情感,就如同青果一般诱人却苦涩。这种感觉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它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起我们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时的青色是飘忽迷离,梦幻轻灵的,可以感知却难以追求的。

  古人送别,总少不了青青的杨柳。杨柳依依,恰似离别恋恋不舍的心情。古代人爱因情敷彩,以彩抒情。于是,当记忆沉淀,那伤心的离别场景就浓缩成一抹在心头挥之不去的青色。"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在离别的情人眼中,青色绵延深远,似那渺渺远道,行人就在那青色的尽头。青色成了相思之情的触发媒介。"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韦应物《有所思》)草木荣枯,又到一年青青时。可是物似人非,相爱的人不在身边,美景无人分享。青色成为今昔对比的桥梁。《蒹葭》好像是一场相思之梦,一场迷失于青色的梦;把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思念如此深广,那青草绿柳触发了一场魂梦。主人公不畏艰难寻找爱人,但总是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相思的缠绵悱恻,让我们感动。相思的汲汲悲苦,让我们动容。青色,深情伤感,浸染着淡淡的怅惘,微微的落寞,迷醉了古今多少人,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不可言说的心情。

  "青"色彩内敛含蓄,不耀眼夺目,清洁纯净,让人感到明亮、洞彻。"青"是天空的本色,深邃高远,超凡脱俗,但又不会走向空无,死寂,而是充满生机,富有人情味。青色清丽如水,飘然若云,总是给人一种清透心扉的淡雅之美。审美批评中一向有两种美:错彩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诗品》中有"生气远出","妙造自然。李白诗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也说:"无穷出清新。"美学追求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并不是枯淡。一直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一种圆润光洁之美。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翟相.诗经新解[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