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景之后,叙事时间就回到三十年前。顺序讲述两人相爱、遭家人阻止、相约私奔、因火车晚点而失败。之后两人各自组成家庭,三十年后两人再度单身并再度相约私奔。此处,预叙发挥的作用,就是较为简单地将意义有待揭示的信息前置。
尽管预叙实际上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得远没有倒叙多,热奈特还是秉承结构主义的治学态度,进行了认真的分类。首先,根据预叙与第一叙事的关系,他划分出了内预叙和外预叙。根据预叙提供的情节信息的不同,他又划分了补充预叙和重复预叙。
热奈特归结说预叙的两种作用是发端与预告。发端是简单的伏笔,它们将在后文找到自己的意义。而预告则是为了后文的涵义作铺垫,或者预先提供一些意义,待后文作者真正要叙述的事件发生,或者人物出场,提供了新的意义,这些预告中的意义将被替代,或者在对比参照中共同更新读者对于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认识。
热奈特在论述时间范畴的章节的末尾,将总结性的篇章命名为“走向无时间性”,可以说较为准确地预见了此后叙事作品的一大发展方向——从他选取作为范本,并且成为旷世经典的《追忆似水年华》来看,就可以毫无疑义地作出这一论断。叙事作品(从小说到戏剧),将不再单纯以时间为线索来进行编织,甚至“时间倒错”有朝一日也将不再成其为编织作品的主要手法。甚至在叙事学理论成型之前,亨利·詹姆斯等作家就创作了众多以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演变为线索的小说,如《一位女士的画像》(ThePortraitofaLady)、《梅茜所知道的》(WhatMaisieKnew)等等。戏剧方面,以话剧导演陈大联2011年执导的“先锋”《雷雨》为例,便是以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为线索来重新结撰这部严格遵守“三一律”的经典剧作。
在笔者与其他研究者及文学同好的交流当中,并结合自己尝试创作之前的经验,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担心:我们心里存在一个故事,我们觉得它相当好,相当想把它讲出来。但是担心这个满含了我们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的故事,在经过了种种技术的处理之后,会不会就丧失了它原有的光彩和魅力。较为系统地接触了叙事学的知识并且进行创作尝试之后,笔者可以断言这种疑虑是完全可以打消的。故事的各个部分在经历“时间倒错”的运思时,甚至会变得越发清晰,而且在进行倒错处理时,作者会对故事各个部分的“意义”有一番新的的追索和认识。这个过程,必将有助于作者寻找叙事作品的最终形态,也使得最终生成的作品能够带来更多的阅读趣味。
参考文献:
[1]李权文.当代叙事学的奠基之作——评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M].文艺评论.2009,02.
[2][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邢庆杰.晚点[J].现代青年(细节版).2008,(07).
注解
①李权文,《当代叙事学的奠基之作——评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文艺评论,2009.02
②《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30页
③《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31页
④《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34-35页
⑤《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法]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37页
⑥发表于《现代青年(细节版)》,2008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