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试论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

时间:2013-08-25 14:53 点击:
4.信息时代对于本土文化的加速冲击 科技的发展推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贸易条件的放宽打开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各类文化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早已超越了其表面价值,成为输出意识形

  4.信息时代对于本土文化的加速冲击
  科技的发展推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贸易条件的放宽打开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各类文化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早已超越了其表面价值,成为输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们传输的文化产品中都暗含着西方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我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4]。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手段丰富化,更给他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的植入提供了便利。在音乐传播方面,欧美音乐的传入再也不是通过费劲的手工抄写,印刷的钢琴谱、即时的MP3、便利的互联网无时不刻不为我们传递着音乐信息。可以说,只要我们想听,随时可以听到。但是这样的“便利”使得我们方便接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们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多的人沉浸在摇滚爵士之中,就会使传统戏曲、说唱音乐、民间歌曲散失更多的听众,而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之下,即使我们的传统音乐也通过这样信息化的传播,也尚未达到西方音乐之成效,这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内部挑战
  1.文化发展内忧外患,历史形成西强我弱
  说起中国古代文明,用灿烂辉煌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在其发展的几千年里,一直独占鳌头,远远领先于世界诸国。但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使得国门洞开,甲午海战的惨败让清王朝统治者们终于无法再自欺欺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昧腐朽夜郎自大,但我们璀璨的华夏文明却在他们的手中一落千丈,难怪马克思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慨叹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5]战争的失败和王朝的没落使得站在时代前列的仁人志士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文明,他们认为只有“师夷长技”才能“自强”,才能“制夷”。当然,顺应时代发展,学习先进文化并没有错,但在这种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很多本土传统文明渐渐为我们所遗忘,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直接照搬照套,或者不假思索地全盘引进。20世纪初,当时的音乐教育家们意识到音乐对于青少年思想教化的重要性,于是开创了学堂乐歌这种音乐形式,并把它适用于中小学教育之中,但在学堂乐歌创作之初,无论是内容上(宣传男女平等、军国民教育等进步思想),还是形式上(大多直接套用日本欧美民歌曲调),都明显不适合少年儿童学习演唱,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改观。建国后,本该好好发展的中国音乐又在“文革”的十年中再次遭受浩劫。八大样板戏虽然经典,但它极大地限制了音乐的自身发展,使音乐在当时完全沦为政治统治的工具,而完全忽略了它在艺术上本该有的魅力。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遗憾使得我们的文明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使得西强我弱的局面长期存在,再想重新达到如隋唐时期那样引领世界的璀璨文明,恐怕还需要我们好好努力了。
  2.文化安全意识淡薄,大众文化偏向西化
  其实,西方大国的文化输入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在每一个国家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挑战,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安全意识的淡薄。我们在津津乐道地迷恋韩剧的同时,却忘记了他们对我们的国产电视剧采取的是限量引进的政策;我们在赞扬《功夫熊猫》精彩好看的同时,却忘记了熊猫的形象及功夫的主题自古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音乐厅聆听着歌剧《图兰朵》的精彩唱段,却忘记了那其实是根据我国民间歌曲《茉莉花》的音调改编而成的。包含着各类艺术之精髓的传统戏曲无人问津,而挑选年轻貌美的男女主角、配上华美的服饰、绚烂的灯光之后的青春版《牡丹亭》却受到了不少青年人的欢迎。剧本还是原来的剧本,唱腔也没有本质性变化,试问,吸引青年人的到底是昆曲音乐本身,还仅仅是那些饕餮的视觉盛宴呢?恐怕激情的旋律、性感的舞蹈、绚烂的舞台、俊俏的演员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吧。可以说,我们的大众文化,其整体是偏向西化的。青年一代的安全意识如此淡薄,如何抵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何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实在让人担忧。
  3.文化遗产保护不够,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汨罗江畔,龙舟竞技,粽叶飘香,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文学家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已经在我国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2004年它却成为了韩国的文化遗产并被世界公认。我们谴责,我们批判,我们愤慨,但这些都比不上无声的行动。多年以来,由于我们对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薄弱,保护力度不够,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殆尽或是成为他国历史的一部分。被称为我国音乐活化石的智化寺音乐曾经盛极一时,即使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也一直流传下来,是保存最完好的乐种之一。可是如今,虽然在音乐的艺术上及保存技术上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智化寺音乐的发展还是举步维艰,不仅传人十分缺乏,音乐音色和内容上层次单一,乐队不能达到原有的规模,远不能表现原有古乐的风采,打击乐更是面临着失传的窘境。面对此情况,国家虽已将智化寺音乐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即使将它发展成为旅游热点增加大众对它的了解,其濒临灭绝的本质并未改变。事实告诉我们,保护传统文化不是纸上谈兵,就算最习以为常的文化,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关注我们的本土音乐,不重视我们的本国文化,那我们民族文化的未来又在哪里呢,难道真要等到他们消失殆尽才知道珍惜么?
  4.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的发展需要整条产业链的支持,有了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就像是有了土壤的植物,任凭风吹雨打也能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而反观当今中国,我们本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将其看作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这就使得今天的中国仍处在既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国,又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弱国的状况” [6]。与此同时,文化发展缺乏创新力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正如黄立志所说:“自80年代开始的文艺新潮,被称为创新的部分,几乎全是袭用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和手法,从意识流、朦胧诗,泛性论表现,叙事主体的介入,无不如此。文艺批评的话题,从存在主义、接受美学、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一直到全球化,全是西方话语,在这方面,中国最好的批评家也只是复述西方话语而已” [7]。拿音乐产业来说,在西方,像上文提到的《My heart will go on》、《菊次郎的夏天》等经典的电影音乐作品要么灌制唱片,要么举办音乐会,甚至运用到工艺品如八音盒等音乐附属产品的主题音乐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使音乐旋律深入人心,刺激音乐的整体发展。而反观我国,主题歌与插曲不但没有走出电影作品附属品的地位,更加没有形成一条正规的产业链——没有一场专为电影原声音乐举办的音乐会,没有专门的宣传过某一部影视剧的主题音乐。当然,近几年来在音乐产业发展方面并非毫无发展,如《中国好声音》等类似的音乐节目无疑是音乐产业方面不错的成绩,但我们还需清楚的看到,这类节目虽然精彩新颖,但却是从运营到模式完全照搬了《美国之声》。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提升创新力,更加需要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