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史诗般的巨著,由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巨匠曹雪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穷二十年光阴,以毕生精力凝结而成,《红楼梦》这部巨著博大精深,文学底蕴丰厚,其中对爱情主题的刻划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人物是《红楼梦》中赖以穿插故事情节与编织叙事的重要节点,红楼梦中人物多达400人,人物之间的情感与情欲纠葛纵贯全篇。爱情是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唯一能够传之永恒的主题。《红楼梦》相关的百余部传世影视作品之中,电影与电视剧的比例是3:7,即30多部电影、70多部电视剧,仅纯影视类作品即已多达数10个版本。在如此之多的影视作品之中,除了对主要情节的复述而外,作者最想要表达的应该就是对于《红楼梦》中的爱情的影视表达。 一、《红楼梦》中爱情影视表达的困难性 (一)不立文字《红楼梦》难以完成的爱情的影视表达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虽然其中的笔触能够让人身I丨其境,但是,不同的读者必定能从其中读出不同的韵味,这就像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此看来,将《红楼梦》形诸影视作品是一个不可谓不艰难的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恰恰在于如何透过影视将《红楼梦》中的爱情表现得恰如同每一个人心目中的一般无二,这无疑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出来以后,立刻就会变成热议话题的原因之一。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影视作品可以为文字赋予一种即视感,可以将文字作品中的爱情借由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动作、服饰、场景、音乐、情节、叙事等过程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尤其是其中的悱恻缠绵的爱情和催人泪下的感人传奇,再辅以唯美的画面,足以让人沉浸其中意犹未尽,甚至戏中演员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牵情勾魂般的触动。 (二)超凡脱伤--《红楼梦》难以描募的精神风骨 《红楼梦》中无论是黛玉、宝钗,还是其他金陵十钗,甚至是丫环奴仆等都在原著中被刻划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黛玉,更是被赋予了阆苑仙葩般的精神风骨。《红楼梦》中的王府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是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表面的繁华伪象;另一方面则是王府内部伦理纲常败坏崩塌的一派乱象。当然,其中自然亦有出淤泥而不染者,而这些屈指可数的人物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黛玉。对于黛玉与宝玉之间的影视表现自然不乏情感世界的细腻表现,而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表现黛玉的与众不同的品格与出尘不染的精神风骨,而这又是最难把握与描蓦的。通俗的爱情表现可以透过激情戏展现,但是从纯文学的意义上来看,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尤其是黛玉对于情感的态度是纯洁的,是与其髙标出尘的精神风骨相一致的,同时,又是深受封建制度所压抑,而这是较难以影视去表达的。 (三)爱情与其所属时代趋归性主旨的难以表现 《红楼梦》本就是一部"务虚务实"且又"极虚极实","虚"与"实"两个自相矛盾的对立体完美地统一于一身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表现其中的美不胜收的太虚幻境的"虚",还是表现荣宁二府的玉堂金马的"实"以及表现宝玉风流的"虚"与表现宝黛之间情感的"实",都对影视作品提出了非常髙的要求,不仅如此,在表现宝黛之间真挚爱情方面,更是提出了非常规的影视表现要求。在戏中,我们看到影视的大背景置于一个王府所映射下的一个王朝的衰落氛围之中,而衰落的氛围却掩映在玉堂金马的表面浮华之下,与衰落氛围一明一暗形成此消彼长且错综复杂的爱情与时代两条线索。而时代的晦暗背景,与王府表面的金玉其外的"荣""宁",与其腐朽的内在,都已经俨然成为了为影视作品中爱情的趋同发展,所做出的某种暗示,而迄今为止的影视作品中对此表现皆略显不足。 二、传统爱情观所无法触及的爱情悖论式影视表达 (一)"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爱情悖论式影视表达 鲁迅先生曾经在点评《红楼梦》时指出过,区区一部《红楼梦》,因不同类型的研究者所观察的视角不同,其所看到的主题也自是不尽相同,那么,我们就从爱情的视角对《红楼梦》进行基于影视作品白解读。在《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塑造上,宝玉、黛玉、宝钗三个角色间的爱情戏是《红楼梦》中的重头戏,其中尤以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最为典型,宝黛钗三者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略带叛逆的爱情。本来宝黛已是"木石前盟",却偏偏还要来个宝钗,还偏偏宝玉所衔的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金锁上的"不禽不弃芳龄永继",明显要成一对,金锁自是要由玉来配。如此看来,"阆苑仙葩""美玉无瑕",到底有没有奇缘?缘份到底是个啥?"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到底哪一个最终能够修成]果,到底哪一个才是爱情的归宿?戏中的"木石前盟"终不敌"金玉良缘",也许真如曹雪芹所言,只有"试遣愚衷"才能表现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吧? (二)"缘""情""性"三者之间的悖论式影视表现 在《红楼梦》中,所有的能够以身体形式接触的,最终都没能表现为爱情,而所有未能够达成以身体形式接触的最终却被表现为真正的爱情,并且还是可以用生命去达成的爱情,美好的爱情到底应该是情有所钟,还是一定要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真是"金玉良缘影中勘,木石前盟梦中断",从形而上的"缘""情"以及形而下的"性"的悖论中,不同的影视作品的表现不同,其中尤以1987版的电视剧作品中表现得最佳。不知是前盟太虚幻,还是良缘更易实现,就像许多现代影片中的魔幻一样,情虽弥漫在整部作品之中,却终究只能停留在视觉暂留之中,成为惊鸿之一瞥,"质本洁来还洁去",有缘无情的爱情因了这始终如一的不禽不弃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诚然,爱情中只应有痴情,但是在如宝黛的死禽生别,万般无奈之下,能够实现爱情救赎的恐怕对于宝玉而言也只有解脱之一途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