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新媒体解构了传统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新媒体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新的立体式的全景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比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历”这样的词,年轻人全懂,但年岁大的人就不一定都懂了。网络语言和传统的语法构词不一样。“世上本没有网络词汇,用得人多了,也就成了口头语,无论你认可它的诙谐,或者批判它的粗鄙,它都成为一种现象,渗透在网络乃至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第五,表达渠道和形态无限扩展趋势。每个人都被赋予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更为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关键在于:如何让表达的声音被听见和被理解,而不是仅仅表达出来,这成为我们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新的挑战。 第六,技术的无限发展趋向于当权者对人的深度控制。过去说技术的发展是人的权利的延伸,现在看来并非这样,因为控制技术的最大力量是当权者而不是个人,因而当权者通过新媒体对个人的控制,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对人思想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小说《1984》中所讲那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若干年前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即使狗无意踩到键盘,就能即刻知道你是谁。 总结一下: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渠道的多元与内容的短缺、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三、新媒体技术应用走势 现在新媒体出现几个新的走势,需要我们关注。 一个是微信介入了通讯领域。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一经推出就受到追捧,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用户数量猛增,截至2013年上半年,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讲短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同于微博或QQ,微信从“和陌生人交流”开始,逐渐沉淀出一个固定的圈子,从熟人朋友关系切入,逐渐向陌生人的关系过渡,因而一开始就具有较为稳定的核心受众群体,并以朋友推荐的口碑营销模式快速推广。微信的出现导致短信发送量急剧下降,也给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2013年上半年出现运营商要求微信收费的风波中可见一斑。 二是在3G网络不断扩展应用领域的同时,4G网络也加快布局,以不同制式走向融合。4G是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fourthgenerationofmobilephonemobilecommunicationsstandards)的简称。它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并能够以100兆位/秒(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在支持流媒体、交互WEB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TD-LTE4G牌照,中国电信产业亦从3G进入了4G时代。本次发放的三张4G牌照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制式,TD-LTE制式是当前全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具有高速率、低时延、永远在线的显著特点。国内三大运营商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在各地建造4G基站,我们应该充分估计4G网络即将对我们生活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三是新媒体对位置信息的开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中的传播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常态,因而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抢占移动中的传播时间,聚合碎片化移动过程中的“微时间”,因而,“时时在线”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从街旁网的签到,到百度身边的附近信息搜索,再到微信寻找附近朋友的应用,无一不是基于对位置信息的开发。上述每项应用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市场尚未出现真正的垄断,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由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Doerr)2011年提出的“SoLoMo”模式(So—Social,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动),它是PC、移动设备和真实社会关系的外延。对位置信息的集成利用,已成为新媒体平台整合的一个方向。这种社交网络/应用+LBS/GPRS+移动终端的模式,成为人人网、新浪网、腾讯微博等网络平台提供商调整战略布局的依据。 四是“众包”(crowd-sourcing)的新闻生产机制。由“微博记者”主导的“一个人的新闻部”的新闻生产模式出现。2011年最引人注目的“微博记者”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安迪·卡尔文。他一个人包揽了NPR的大部分国际新闻报道,秘诀在于充分利用微博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公民记者”和“社区博主”的“粘性”联系,采用“众包”的生产机制,“协作生产”出贴近当地实际、真实反映当地民众诉求的新闻。“众包”的新闻生产机制伴随着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必将对当下乃至未来的新闻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国际调查记者联盟”组织了来自46个国家的86名记者,借助大数据信息处理工具,对250多万份文件进行分析,对170多个国家的权贵精英展开调查,揭开了英属维尔京群岛、库克群岛等“避税天堂”问题。他们在公民记者的配合下,对相关线索和文件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和完善,包括核实信源、核对法院记录、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相关领域专家等,这就确保了“众包”机制的成功运作和终端产品的专业品质。(引自史安斌)
第五,网络时代网络新闻倒逼传统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已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例如2013年普利策新闻特稿奖获奖作品《雪崩:特纳尔溪事故》(SnowFall:TheAvalancheatTunnelCreek)报道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雪崩的经过,颠覆了传统报纸的新闻呈现方式,把文字、音频、视频、动漫、数字化模型(DEM)等集成发表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打开这篇新闻网页,呈现在眼前的首先是全屏循环播放的积雪滚落下山坡的视频,往下滑动页面,文字穿插于视频、照片和信息图之间。颠覆性的新闻呈现方式背后,是整个新闻制作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因此这个普利策特稿奖不单属于组织者约翰·布然希(JohnBranch),而应该属于整个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