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类交流工具的变革为标准,可将21世纪之前的人类历史分为四个时代。每个时代都还使用以往用过的媒介,但又因新的媒介的使用,而与以前的时代有显著区别。 口语时代的交流工具是口、舌、口哨等;说话和制造工具一样,也属人类最早发明的伟大技术;所传播信息的特征是当面交流,口口相传,信息难以保真,容易变形。手写文字时代的交流工具是泥版、莎草、甲、骨、石头、金属、竹简、木简、树皮、树叶、布、羊皮、纸张等;长期以来,造字、识字、书写、作文等都只是少部分人能掌握的技能,造纸是一项伟大的技术;转瞬即逝的声音固化为年深日久的文字,可跨跃时间、空间进行交流,在传递信息方面,视觉变得优先于听觉。印刷术时代的交流工具是雕版、印刷机、纸张等;制字、排字、制版、印刷等成为当时的技术;信息得以高保真的比较迅速的复制,书廉价起来,报纸成为可能,严谨规范的书面语变得优先于灵活多变的口语。电信时代的交流工具是发报机、收报机、相机、胶卷、留声机、唱片、录音机、磁带、电话机、广播、电影、电视等;制造有关设备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庞大产业群;一对多、高速、高清晰度传播,使对广大地域、海量人口的及时有效的管理变得可能。 大约自200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门户网、论坛,尤其是博客、twitter、facebook、微博、人人网、google+、微信、易信等由网民自由选择信息输入、自主发布或输出信息的新媒介的兴起,于不知不觉中,我们被卷入自媒体的漩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自媒体的特征 自媒体是一大类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媒介,由于电脑、手机、网线、wifi等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工具很普及,它们具有便宜、易得、互动性极好等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和自主。通过自媒体,人们能够自主选择接收何种信息,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人们开始拥有阐发自己意见的平台,沉默了几千年的大多数,第一次可以直接(而非被代表)向公众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自媒体中流动的信息 国人在自媒体中选择关注哪些信息,选择发出何种声音?据笔者观察,最主要的有两类: 1.感官娱乐类。影、视、歌等娱乐界的明星获得了最多的关注。与性相关的信息极其泛滥。传播这类信息的,不仅是一些专门的成人网站,还有很多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也给出了大量这类链接。有些人不但乐于窥视这类信息,还乐于(用网名、化名)公开表达自己的欲望,发布自己的性幻想。 2.维权和政治类。有些人不满违法、腐败、污染等失序现象,关注、转发这类信息,并试图通过批评谴责(也可叫网络示威)、网络围观而维护社会秩序。有些批评有相当的深度,由表面的腐败和失衡看到政治体制设计上的重大缺陷,进而使得官民矛盾、官民冲突凸显了出来。 这些信息有如下特点: 1.短(140字以内,没有多少人耐得下性子读长千字以上的文章或长微博。) 2.快(每个人都是公民记者,随时可以做现场直播,消息传播得极快。) 3.娱乐化(除突发新闻外,得到最广传播的往往是那些好玩的段子或评论。) 4.碎片化(一个人可以在十分钟内浏览上百则帖子、评论、私信等,它们相互之间缺乏关联。由于信息太多,绝大部分都得不到浏览者的深度关注。) 新信息对思想和心理的影响 自媒体是言论的自由市场、思想的自由市场,无数的言论、观点在这里碰撞。新的信息、未经遮蔽的真相会活跃人们的思维。 经过自媒体洗礼的人会自我感觉变得明智起来。那些拥有众多关注者、自身也关注众多信息源的人,能产生有一种帝王般的感受:难以计数的消息、秘奏向我涌来,天下事都在我面前,因不需要参加那么多的饭局、会议,对于国情、内幕,我可能比金銮殿上的人知道得还真切、广泛、深入。而且,日理万机的我可以选择留中不发,也可以选择批阅、批转、批示,放大这些言论,扩大它们的影响。我变得空前的重要,简直一言九鼎。 事情的另一面是,信息的碎布片,会导致思维的碎片化。吃下太多的信息快餐后,人们不再耐烦看“冗长”的分析,思维会变得浮躁和肤浅,情绪也很容易激愤起来。 交友、互动和网络社区、互联网大学
言论发出之后,最大的痛苦不是遭到反驳乃至谩骂,而是无人理睬、寂寞难当。作为群居性动物,人类总是渴望得到理解和共鸣,哪怕只有另外一个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那也会让人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而经常性的用同一个ID浏览、评论、转载其他一些ID的帖子,并与其一道抨击某些人或社会现象,会令一些自媒体用户在网上建立相对固定的网络社区。因为网友通过看帖、评论在相互学习,这类社区也可称之为互联网大学。网络社区中的邻居、互联网大学中的同学,在网上朝夕相处,真心相对,能结成深厚的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