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不少城市还保存有完整的护城河,但其周边环境及自身功能已发生许多转变。通过对安阳老城及护城河历史及现状的分析,针对其在现代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对安阳护城河的特色景观提出了重建建议。 关键词:安阳老城;护城河;景观重建 1. 前言 城市水系对于城市的日常运行具有遗产廊道、生态廊道、城市景观界面与绿色休闲廊道的多重作用。护城河是城市水系的特殊形式之一,是历史文化与自然地理要素交互融合的重要载体。护城河作为历史的遗存,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兴衰,护城河历史地段的特色回归,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文脉和特色,而且也增强了城市的识别性。目前,在全球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与城市风貌特色正在逐步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城市护城河体系构建优美的滨水景观,既能改善城市环境,又能强化城市个性,这是传统古城向现代在新城跨越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安阳老城护城河为例,针对护城河及其流域在高速的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护城河景观的重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安阳老城及护城河概况 安阳,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袁世凯墓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 安阳老城位于安阳市中心,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增筑于宋景德三年,改筑于明洪武初年,面积2.4km2,居民8万人,保存基本完好。安阳老城地势呈龟背形,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马道,城内街区布局具有中国典型的古城风貌。以北大街、中山街、南大街为中轴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整个道路布局呈片字形,布局严谨,层次分明。老城中庙、塔、楼、阁布置得宜 ,以朴素单纯的青灰民居作陪衬,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体。庙、塔、楼、阁的黄、绿、蓝等多种色彩的大坡屋顶与大面积民居的灰色屋顶高低错落,组成了极为丰富的老城空间轮廓。城中均匀散布着大小数十个坑塘,有暗河与护城河相通,护城河通过万金渠与洹河相接。坑塘周围绿树成荫,近处亭台楼榭倒影水中,造就了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明正德年间,引万金渠水入城壕,第一次使万金渠与老城产生空间联系。这不仅加强了安阳护城河的城防功能,而且美化了城池周围的景观环境,同时还解决了城内的雨水排放问题。在清乾隆年间,万金渠水由护城河流至城东并分为北、中、南万金渠,最终形成“城渠相依”的格局,这成为古城一个重要特征。 3. 目前护城河景观存在的问题 安阳护城河的水是从万金渠流过来的,流经城墙四周分南万金渠和北万金渠,最后流向下游的农田。改革开放以来,安阳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护城河及万金渠两岸的用地性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先的单一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居住,商业,工业等用地。 3.1. 水体污染严重 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改建,安阳老城内的许多坑塘已经消失,剩余的也都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整个体系的防洪功能也几乎消退,但是如今的环城河却依然肩负着城内的防洪排涝和灌溉下游农田的作用,同时环城河道还承担着老城区内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渠内,造成万金渠水系污染严重。由于护城河河段多属于旧城闹市区,沿河两岸绿化面积减少,大量建设房屋、工厂、堆场,导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使水面成为垃圾、杂物漂浮和污水横流的地方。 3.2. 河道被侵占 市内侵占河道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建筑直接建造在河道的护岸上,建筑物和河道之间没有足够的缓冲地带。甚至有的建筑直接横跨在河道护岸之上。市内道路侵占河道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渠道完全让位于道路,许多渠道被处理成暗渠的形式,作为城市排水渠道和暗沟。这些行为不仅影响水系格局的完整性,还存在不能即时排涝等问题,带来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