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两型学校建设是一项长远战略工程(4)

时间:2014-12-09 11:00 点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这实际上说明了我国的教育发展面临全新的环境与任务。两型学校建设应当基于这一大背景和大趋势,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与长远战略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推动学校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这是两型学校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必须进入的新阶段和承担的新使命,甚至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场广泛、深刻、持久的革命。

  顶层设计的前提,是将两型社会建设上升到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新阶段,坚持两型社会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与必由之路,而不是目前的一项新任务或具体工作。如同工业化进程对学校建设的影响一样,是一个超越传统发展方式与模式的社会发展阶段正在到来,学校应当由过去的被动适应变为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在社会转型发展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要求,而且要承担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文化保障与科技引领的重大责任,引导和加速学校发展的两型化转型升级,使学校成为两型社会建设与文明发展的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与文化源泉。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国家的未来掌握在青少年手中,社会发展的责任压在青少年身上。人只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与两型社会教育,才能形成深刻持久的自觉意识,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意识与技能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经常得到我们的推崇与强化,使我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成为自觉的两型社会的践行者、宣传者、推动者。

  3.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改革创新

  一是两型学校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全面化。第一,各类相关主体的全面参与和共同推动,特别是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引导与支持,才能使学校、学生和其他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二,学校内部的全面改革。革命意义上的两型学校建设是学校的全面转型发展,需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齐心协力,需要理念、文化、制度、措施、组织、人员、资金等要素的协同配合。第三,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两型学校建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师生中培养和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与信仰,增强两型意识、两型责任和两型技能,从而在绿色校园建设中提高绿色建设标准,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交通,修建绿色生态文化景观。

  二是两型学校建设要坚持做到全程化。学校承担责任与履行使命是一个过程,毕业论文格式两型学校建设是一个过程,因此,要将两型学校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程之中。第一,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阶段转型与升级,在现有的两型学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两型社会的责任与要求贯穿于各项改革发展之中。第二,我国各级学校的改革发展创新,都应制订引导性的指标体系,将两型学校建设作为新的基本内容纳入其中,并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体现两型化内容,将两型化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万以成等选编.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未来10年的文明之路。科学出版社,2013.

  [3][美]亨利·埃茨科威兹,周春彦译.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东方出版社.2006.

  [4]黄宇.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绿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志华,郑燕康.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

  [6]孔靓,黄学忠.武汉市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研究,价值工程。2011(3).

  [7]缪迅.建设绿色大学与建设美丽中国,东方网.2012-11-15.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