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法学论文 >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上篇)

时间:2015-12-04 09:47 点击:
【论文摘要】风险交流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逐渐兴起。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后,风险交流逐渐形成了两种理想模式:知识赤字模式与民主审议模式。这两种模式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在理论基
  【论文摘要】风险交流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逐渐兴起。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后,风险交流逐渐形成了两种理想模式:知识赤字模式与民主审议模式。这两种模式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在理论基础、目标、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发挥着彼此难以替代作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建设相对较晚,深受传统应急管理思维的影响,在实践中存在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双重缺失以及交流错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建设和技术构造中,可以引入风险治理概念与分析框架,并将风险交流贯穿风险治理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风险、风险治理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知识赤字模式和民主审议模式,有效发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促成知情决策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风险交流;知识赤字模式;民主审议模式;风险认知差异
  一、引言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社会公众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曾几何时,网络上开始流行一句口头禅:"我们还能吃什么?!"这样一句简单言辞,不仅表达出社会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失望与无奈,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恐慌与激愤,更是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乃至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拷问与质疑。这些负面情绪实则反映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普遍信心不足,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任正在骤降。在社会公众普遍信心不足与信任缺失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合法性不断受到各方质疑与挑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步履艰难,甚至陷人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客观而言,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现状以及社会公众的"激愤"反应和"集体"不信任,既突显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暴露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交流的频繁"缺位"与"错位",以及风险交流模式的滞后。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借用韦伯的"理想类型"分析方法,综合运用知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结合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具体实践,抽象概括出知识赤字模式(KnowledgeDeficitModel)和民主审议模式(Democratic-DeliberativeModel)两大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理想类型。必须指出的是,首先,作为一种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无论是知识赤字模式还是民主审议模式,与事实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对事实的理论抽象;其次,知识赤字模式和民主审议模式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也并非从前者向后者转型的线性历史变迁,更不是直接的后者对前者的"取而代之"。
  二、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两大理想模式之比较分析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