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合并脑梗塞常伴有脑组织的局部微血管增殖,从而影响了脑梗塞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并就其临床价值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一般资料 尿毒症并发脑梗塞患者30例为实验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6.38±10.57)岁。20例无脑梗塞并发症的尿毒症患者为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8.32±11.68)。与实验组比较,二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全部脑梗塞病例均行颅脑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70岁以上,临床有明显感染,肝功能损害,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1.2.1所有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常规项目,包括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清钙(Ca),血清磷(P),血肌酐(Scr)等。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VEGF、TGF-β1水平,每份标本测定2次取平均值,如血样不能即刻分析则于-20℃冰箱保存。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1.2.2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数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临床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VEGF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558.7±33.6VS320.2±28.7)(P<0.01),而TGF-β1水平则显著地低于对照组(25.6±3.9VS43.8±2.1)(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时血清VEGF水平(558.7±33.6VS380.5±25.7)(P<0.01)明显下降,4周时与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336.2±22.8vs380.5±25.7)(P>0.05).TGF-β1水平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8.7±3.3vs25.6±3.9)(p>0.05),而4周时与2周比较差异性显著(40.8±3.9vs28.7±3.3)(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脑损伤和缺氧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TGF-β1表达,它们在受损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与其对抗细胞凋亡、缺氧、酸中毒及氧自由基有关。 研究亦发现实验组血清VEGF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为体内VEGF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缺氧诱导,脑缺血时,缺氧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VEGF,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FTT-1和FLK-1/KDL受体而保护内皮细胞不致凋亡,从而抵抗缺血或再灌注损伤。本研究还发现,治疗2周时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周时恢复至大致正常水平,可能与VEGF对缺血脑组织有很强的再血管化作用,能有效地促进侧支血管生长,发挥"分子搭桥"的作用,2周后脑缺血区血液灌注改善,侧支循环建立,梗塞区血流恢复有关。 研究发现,TGFβ1基因敲除老鼠经AngII干预后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左室肥大或纤维化。本文结果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其降低机理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GFβ1,被过度地利用或积聚在缺血脑组织中有关。有关研究表明,TGFβ1是再灌注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介质[1]。本研究亦提示脑梗塞治疗4周后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上述观点相符。 由于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血清VEGF、TGF-β1水平变化仅可作为一种了解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病情、指导临床实践的选择,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随机、长程、大样本对照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