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以产妇产后郁闷、食欲不振、易怒、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等为特征[1]。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本研究对我院53例产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表现 1.1临床资料 2011年9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产后抑郁患者53例,年龄24-33岁,平均27岁,孕37-40周,产后发病时间4-25天。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和脑部疾病,无合并其他疾病。其中按症状轻重分:轻度抑郁症39例,中度抑郁症13例,重度抑郁症1例;其中按分娩方式分:剖宫产42例,自然分娩者11例;按孕次分:初产妇46例,经产妇7例。经过心理、药物等综合护理治疗,母婴均顺利康复出院。 1.2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和抑郁心境、疲劳、心情压抑、沮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与丈夫也会产生隔阂,有的产妇还可表现为对家庭、对生活缺乏信心,主动性下降,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对事情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亦可伴有头晕、头痛、胃部不适、心率加快、呼吸增加、便秘等症状,有的产妇有思维障碍,迫害妄想,甚至出现伤婴或自杀行为[2]。 2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 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较复杂,一般认为以下几方面易诱发产后抑郁症。 2.1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产后抑郁的产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有关。由分娩带来的疼痛,使产妇感到恐惧,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3]。 2.2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孕产妇从妊娠分娩到哺育婴儿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心理方面有较大的改变。产前,孕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很多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担心能否顺利分娩,过程母婴是否安全,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等。产后,理想和现实的角色转换发生心理冲突,不能适应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能克服做母亲后的压力,促使产妇形成心理障碍,导致情绪紊乱。 2.3社会因素生活压力大,家庭不和睦,产后家属冷漠,居住环境差,胎儿性别不理想等,特别是很多农村第二次妊娠者,更容易担心胎儿性别不理想,均有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 2.4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性格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这些都易发生抑郁症。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据不同情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摆脱痛苦,缓慢纠正患者的负面情绪[4]。鼓励产妇多交友、多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还要耐心的听取产妇的倾述,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产妇的不良心态,消除烦闷。 3.2家庭护理调动家庭成员的充分关注,指导丈夫及家属正确理解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变化,重视产妇的心理需求,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使产妇沐浴在家庭的温暖中,使产妇不感到孤独。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其不良心态,帮助产妇提高自信心。 3.3健康教育[5]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3.4饮食起居护理 产妇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困乏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要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保证优质的睡眠。亲朋好友的探视、婴儿的哭闹,都会影响其休息。要给予合理的饮食安排,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物品种应多样化,进食品种越丰富,营养越平衡和全面。多喝清淡的龟汤、蛋汤,少吃油炸、生冷的食物。适当吃水果,忌吃辛辣温燥食物。适当运动,坚持产后早期锻炼,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 4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53例患者中有52例抑郁症状全部消失,占98.1%,仅有1例有部分症状,经过配全药物治疗后治愈,占1.9%,5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1个月内随访,53例患者均无异常行为发生。 5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患。不仅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严重者还可危及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与安全。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积极的情感支持,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马平仙.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0,9(234):198. [2]刘小翠,侯希芳,林炫劲,等.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情绪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1):39-40. [3]吴红芳.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90. [4]胡斗文.产后抑郁症24例妇科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2011,9(11):756. [5]陈国芳.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6(3):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