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或睡眠形式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并非是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名称,是睡眠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失眠最常见于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总体上看,青年人失眠患病率为10%,中年人为20%,>65岁老年人为40%-50%。 失眠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如降低免疫力,缩短寿命,增加精神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生风险,诱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感染、内分泌失调、癌症等。因此,失眠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失眠的分类 按病因①原发性失眠: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者治愈之后,若仍有失眠症状时则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其与躯体和精神疾病无即刻的明显相关性;②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按病程①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4周;②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4周~6个月;③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按严重程度①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②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③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老年继发性失眠的常见病因 老年性失眠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以继发性失眠多见,较常见和重要的失眠原因如下。 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越容易失眠,这主要是内环境的稳定性和昼夜节律发生了改变,而非老年人睡眠需求发生了改变且女性失眠的发生率比男性更高。 疾病因素脑部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等)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全身性疾病(如冠心病、肺气肿、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引起的疼痛、呼吸困难、心悸、剧烈咳嗽、尿频等症状均可引起入睡困难和睡眠不深。 精神和心理因素精神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并发症状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以入睡。另外,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焦虑症、老年痴呆等也可导致老年性失眠。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老年人失眠的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及易惊醒,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噩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精神因素解除后,失眠即可改善。 药物因素常见的有咖啡因、氨茶碱、利血平、苯丙胺、甲状腺素、可卡因、皮质激素和抗震颤麻痹药物等可引起失眠,停药后失眠即可消失。 失眠的五大临床表现 睡眠潜^期长:入睡时间>30分钟。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睡眠质量差:多噩梦。 总的睡眠时间短:<6小时。 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晕、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轻症失眠表现为疲劳困倦、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准确,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重症长期严重失眠表现为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记忆和活动力减退。反应不灵敏,适应能力不到位,还可出现皮肤麻木、耳鸣、手指震颤,也可出现幻觉和错觉;长期失眠,可逐渐减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引发多种继发性感染及各类疾病。失眠的诊断 至少存在以下1种症状: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合适的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 患者至少有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者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