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酮康唑凝胶剂、乳膏剂和软膏剂的透过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种制剂得出一致的结果,说明透过量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与给药剂型无关,是由糖尿病状态下皮肤自身的改变引起的。由此可以推断,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外用酮康唑后,很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药物吸收,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酮康唑经皮给药时,可能需要酌情考虑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但有关体内实验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haw JE, Sicree RA, 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 [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7(1):4-14. [2]王琳.糖尿病大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及其对糖皮质激素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0,45(1):114-119. [3]邢东志.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设计试验[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65. [4]苏碧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透过液中酮康唑浓度[J].医药导报,2012,31(5):565-567. [5]王小坡,曾抗,李国锋,等.UFLC-MS/MS测定大鼠皮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256-1259. [6]王峰.PLGA微球持续释放rrIGF-1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0. [7]贺平.LC/MS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黄连素和酮康唑及药代动力学应用[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0 [8]熊璐琪.糖尿病大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对不同脂溶性的地塞米松经皮渗透与吸收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9]谢波.微透析技术用于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体内药动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9):1035-1038. [10]王爱平.2%酮康唑乳膏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3):179-182. [11]谢波,凌家俊,吴秀君,等.微透析技术用于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体内药动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9):1035-1039. [12]夏爱晓.微透析技术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5):378-382. [13]庄志铨,苏碧雅,沈勇刚,等.微透析法研究酮康唑经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皮肤透过性的差异[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2(7):155-157. [14]李国锋,熊璐琪.氢化可的松对酮康唑经大鼠皮肤透过性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5(9):76-78. [15]向谦,郑捷.4种抗真菌药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3(3):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