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多采取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目前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选择了芬太尼与瑞芬太尼,为了使麻醉更为安全,并确保手术期间的平稳,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小,笔者所在医院针对上述两种药物,随机选取患者,并采取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得普利麻,对比该两种药物的临床麻醉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芬太尼组45例,瑞芬太尼组45例,腹腔镜手术预计耗时1~2h。
1.2方法
1.2.1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得普利麻2mg/kg、维库溴铵0.15mg/kg。其中芬太尼组采取复合芬太尼4g/kg,瑞芬太尼组采取符合瑞芬太尼0.75g/kg进行麻醉诱导,患者经过吸氧去氮之后采用麻醉机气管插管连接的方式,实施正压有创机械通气方式,患者呼吸频率为12次/min,肺部潮气量维持在8~10mg/kg[1]。
1.2.2麻醉维持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得普利麻以200mg:0.1mg的剂量配比,瑞芬太尼组则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得普利麻以600mg:1mg的剂量配比,两组病例均采用输液泵持续泵入的方式进行麻醉维持,均与手术完成时停止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实施麻醉前、气管插管即时、人工气腹即时、气腹后10min、手术结束时、拔管即时及离开手术室等不同时刻的收缩压及心率,以及从手术完成到拔管后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前后的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较为满意。但监测指标的比对可见,在实施麻醉前及气腹后10min,两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未见明显差异,而实施插管及气腹后即时心率及收缩压均为瑞芬太尼组低于芬太尼组,而手术完成、拔管即时及离开手术室时,芬太尼组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详见表1。
在术后苏醒时间方面,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短,其他不良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容易发生躁动反应,且要求镇痛的时间更早。但术后嗜睡的发生率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明显较低。由于两组患者均予以ondansetron进行止吐,因此未见恶心呕吐病例。详见表2。
表1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不同时间心率级收缩压比较
组别收缩压(mmHg)心率(次/min)
芬太尼组(n=45)实施麻醉前91.6±13.473.7±13.9
插管即时95.3±12.188.3±11.2
人工气腹即时96.6±10.698.1±12.3
气腹后10min93.4±11.880.4±11.9
手术结束时92.7±12.181.6±14.1
拔管即时89.4±11.584.3±10.8
离开手术室时94.2±11.3101.5±14.8
瑞芬太尼组(n=45)实施麻醉前91.7±13.674.2±13.7
插管即时92.4±11.681.7±11.9
人工气腹即时93.2±11.482.3±11.7
气腹后10min93.9±12.179.6±11.7
手术结束时94.6±13.883.8±12.7
拔管即时92.8±11.785.6±11.4
离开手术室时96.9±12.5104.9±13.2
表2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恢复自然呼
吸时间(min)术后睁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