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全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指感染后体内乙肝病毒未彻底清除,病程半年以上仍在潜伏或引起发病。在病毒性肝炎类型中较为突出,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些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为控制病情,消除HBV或者长期抑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要措施,恩替卡韦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能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从而降低乙肝病毒DNA滴度,改善肝功能,防止病情反复发作,使患者逐渐康复,这样不仅挽回了生命,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此药应用并不多,恩替卡韦在临床上治疗成功患者的病例资料不多见,为此本院选取95例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HBV-DNA阳性,男67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岁,没有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3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岁,e抗原阳性患者有23例(41.8%),病情早中晚期患者分别为36例、10例、9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岁,e抗原阳性患者有19例(47.5%),病程早中晚分别为23例、9例、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e抗原阳性率及病情严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包含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丹参、还原性谷胱甘肽,期间间断补充血浆及白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口服一次恩替卡韦0.5mg,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每个患者治疗前、治疗半月、治疗一个月时的PTA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和病毒学指标HBV-DNA定量,还有一些临床症状体征如乏力、腹水、黄疸、肝界大小及消化道症状。
1.3临床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减轻,PTA正常,肝功能正常;有效:症状好转,PTA改善一半以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下降50%以上;无效:病情恶化或没有达到显效、有效的标准。阴转:HBV-DNA<5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PTA与肝功能指数
经过三个月治疗观察组相对对照组而言,治疗后PTA改善明显、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谷丙转氨酶下降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与肝功能比较
组别时间PTA(%)总胆红素
(μmol/L)谷丙转氨酶
(U/L)
对照组(n=55)治疗前34.5±6.2391.3±90.5573.6±171.4
治疗1个月49.6±12.3290.7±103.285.7±28.6
治疗2个月60.3±17.8180.2±79.851.9±20.3
观察组(n=40)治疗前33.5±7.4364.3±62.5543.6±192.1
治疗1个月36.2±9.8328.4±107.8200.2±59.2
治疗2个月39.8±13.6290.7±103.298.7±45.9
2.2两组慢性乙肝患者的有效率
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比较
组别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对照组(n=55)9(16.4)17(30.9)29(52.7)47.3
观察组(n=40)17(42.5)13(32.5)10(25.0)75.0
2.3两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DNA阴转率
对照组经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BV-DNA阴转率分别是5.4%、13.0%、19.0%;观察组阴转率分别是52.5%、81.1%、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HBV-DNA阴转率比较
组别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
治疗3个月
例数
(例)阴转
例(%)例数
(例)阴转
例(%)例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