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人,共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岁;病程12天—7年,平均3年。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11岁,平均7.5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2.5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麻石止遗汤:麻黄6克,石菖蒲12克,黄芪12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12克,柴胡6克,防风9克,浮萍6克,甘草6克,行瘦神疲者加党参12—15克,胃纳欠佳者加鸡内金10—15克,便溏加苍术6—9克,尿赤舌红苔黄者加知母9克,黄柏6克,每日1剂,两次煎出药液300ml,分三次服用,5天为一疗程。耳穴压豆:选穴:肾、膀胱、缘中、脑、神门。用75%酒精棉球消毒,再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于相应耳穴。每日早、中、晚各按压一次,每次一分钟,5天为一疗程。
2.2对照组:
而穴压豆,方法同上,5天为一疗程。2组均5天为一疗程,4个疗程结束统计治疗结果。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1—4个疗程后,能自觉排尿,不再遗尿。有效:1—4个疗程后能自觉排尿,但有时仍有遗尿;无效:治疗前后无差别,仍遗尿。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治愈24例(75%),有效8例(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4例,治愈6例(25%),有效14例(58.3%),无效4例(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4典型病案
刘某,女,9岁,2001年4月8日初诊。患儿4年前始出现夜间遗尿,反复不已,近两周加重,每夜数次,证见:行瘦面白,神疲乏力,纳食不佳,舌淡,苔白,脉沉弱。处方:麻黄6克,石菖蒲12克,黄芪18克,党参12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12克,柴胡6克,防风9克,浮萍9克,甘草6克。服用10剂后,夜间不再尿床,病告痊愈,随访3年病未复发。
5讨论
遗尿症现代医学多责之于膀胱控制排尿功能成熟延缓,功能性膀胱容量小或大脑发育不全。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与肺、脾、肾、心、肝的功能失常有关,如《类证治裁》所云“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气化耳,”《奇效良方》中又有:“若心肾气弱,阴道衰冷,传送失度,必遗尿失禁。”肺气失调,则治节失司,而致膀胱失约;脾虚中气下陷则尿自遗;肾虚不能温化水液而尿出不知;心主神明,神明昧而不能主下,故于夜间发生遗尿;肝失疏泄,约束不能则遗尿。故本方麻黄、浮萍相配,寒热相抵,能宣发肺气,通调水道;石菖蒲芳香化湿,开心窍;柴胡可升可散,调理气机;黄芪升提阳气;肉苁蓉补肾壮阳;五味子上敛肺气,固涩下元,益气宁神。诸药合用则肾阳得温,肺气得宣,脾气得升,肝气疏调,心神宁肾气足而膀胱制约有权,配合耳穴压豆,使疗程缩短,患儿痛苦减轻,遗尿随之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