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儿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PICU收治哮喘持续状态的患儿也逐渐增多,哮喘持续状态常常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重者会引发张力性气胸,甚至危及生命。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持续泵入抢救哮喘持续状态,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科PICU收治哮喘持续状态的患儿6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计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原有疾病程度、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诊断,并且排除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1.2方法观察组:给予吸氧、雾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应用微量输液泵给予24小时持续泵入肾上腺素(用量为0.02~0.06μg/(kg·min),最长应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对照组:给予吸氧、雾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心电监护等观察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后给予氨茶碱平喘治疗(负荷量4~6mg/kg(单次≤250mg),缓慢静脉滴注20~30min,继之持续滴注维持剂量0.7~1mg/(kg·h),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患儿入科后立即不吸氧情况下化验血气分析,治疗开始后24小时监测血气分析1次,同时记录心率、呼吸及双肺听诊情况。两组患儿均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相同药物。
1.3疗效评定患儿双肺哮鸣音消失为显效,减轻为有效,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与国内学者前期研究结果相符[2]。
2.2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可见治疗前两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PaO2治疗前后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1);而PaCO2治疗前后变化,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
3讨论
随着哮喘持续状态患儿的逐年增加,如何能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能及时有效地解除气道痉挛,减少气道黏膜的充血及水肿,进而改善通气祛除呼吸困难,是抢救的关键所在[3]。研究指出,使用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发作状态引起的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往往与治疗时的注射方式和速度,肾上腺素较大剂量有关[4]。小剂量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则较少有心脏不良事件报道,能快速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5]。也有研究指出,在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时静脉给药也是安全的[6,7]。
肾上腺素属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作用于气道管壁内的平滑肌扩张气道,或与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受体结合,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抑制其组胺等过敏物质的释放,其受体兴奋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消除粘膜水肿,也利于β2-受体激动剂进入气道发挥作用[8]。本研究显示,小剂量肾上腺素持续泵入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显著改善者为44.8%,有效者为52.6%,无效2.6%;对照组症状显著改善者仅为9.7%,有效者仅为38.7%,无效51.6%,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检验值:24.578,P<0.01),支持对哮喘持续状态患儿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的情况下,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持续泵入。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显示治疗后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PaO2治疗前后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1),提示持续小剂量肾上腺素泵入法对提高PaO2较对照组明显有效。治疗后两组PaCO2无统计学意义,且对于PaCO2差异治疗前后变化,两组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提示两组治疗对改善肺通气,效果并无显著差异,这是否与治疗作用持续泵入时间或检测血气时间点有关,或仅与本组资料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监测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哮喘是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9],当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治疗效果不佳时,小剂量肾上腺素持续泵入用于哮喘持续状态的抢救治疗,能有效改善气道痉挛,改善通气提高临床救治率,但尚待更多资料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