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用量最大的α-糖苷酶抑制剂中,阿卡波糖片(拜糖平)销售金额排序、DDC值均为口服降糖药第一位。阿卡波糖作用独特,安全性高,可抑制小肠刷状缘上的葡萄糖苷酶,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且用药具有不受年龄和体质量限制、可与其他任何类型的口服抗糖尿病药联合应用[3]、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的优势,是轻型、肥胖、肾功能不好、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因此,使用阿卡波糖片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但该药的日平均费用也最高,受零差率及药品招标价格下调的影晌,其DDC已降低。
DDDs因素
3年中DDDs值排序位于前列的是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及拜糖平,说明上述几种药品使用较为广泛。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因疗效可靠、安全性好、价格较低,医患双方都乐于选择。格列美脲作为三代磺酰脲类药物具有较少刺激胰岛素分泌和较强的胰腺外作用,因其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对心血管副作用少、能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极少引起低血糖[4]等特点,加上DDC适中,也日益受到患者青睐。
DUI因素
3年来DUI接近1的有格列齐特片(达美康),格列吡嗪、那格列奈片,说明其同步性较好。DUI>1的有二甲双胍片及其肠溶胶囊、格列齐特片,说明用药人数较多,价格相对便宜。尤其是二甲双胍片表现出明显的价格优势及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余DUI<1的口服降糖药品价格还是偏高,其中阿卡波糖(拜糖平)的DUI值最低,说明其价格较贵。进口和国产的阿卡波糖在临床上的疗效相近[5],而国产的阿卡波糖价格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对上海市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本中心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我中心口服降糖药品种比较齐全,结构合理,使用基本规范。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当年,用药金额及用药构成比因实行零差率和招标采购等原因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后一年又呈增长趋势,且多数降糖药销售量3年内呈持续增长,说明糖尿病患者有所增加并逐步回归到社区医疗机构。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如零差率销售、提高社区报销比例、强化基层慢性病管理等,促使了慢性病患者回归社区。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来控制或缓解病情,治疗费用很高,因此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及药物的特殊优势,确保患者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参考文献
张苏蘅, 康阿龙, 李书桐, 等. 2006-2010年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3): 221-223.
林国强, 沈斌. 2008-2010年我院降血糖药物用药分析[J]. 中国药业, 2012, 21(3): 31-32.
赵雪莲. 2010-2012年我院抗糖尿病药应用情况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23): 146-148.
赵玮. 北京地区40余家医院2007-2009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J]. 中国药房, 2010, 21(42): 3951-3953.
程晓芸, 吴国亭, 韩玉麒, 等. 卡博平和拜糖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 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5, 26(6): 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