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脑室出血72例临床分析(2)

时间:2014-10-24 17:23 点击:
2 结果 治疗组无颅内感染病例;继发交通性脑积水1例, 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痊愈。对照组颅内感染6例, 经抗感染治疗后5例痊愈, 1例死亡;继发交通性脑积水6例, 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 两组并发症比

  2 结果

  治疗组无颅内感染病例;继发交通性脑积水1例, 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痊愈。对照组颅内感染6例, 经抗感染治疗后5例痊愈, 1例死亡;继发交通性脑积水6例, 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价, 治疗组痊愈或恢复良好10例, 中残11例, 重残4例, 植物生存3例, 死亡8例。对照组痊愈或恢复良好6例, 中残12例, 重残3例, 植物生存5例, 死亡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室出血治疗的关键主要是迅速清除脑室内血肿, 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 防止脑室进一步扩大。无论原发性脑室出血还是继发性脑室出血, 一经确诊, 应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 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 减少继发性脑损害, 改善脑微循环, 防止并发症发生。脑室外引流术不但可直接引流血肿液, 立即缓解梗阻性脑积水, 还可增加脑水肿组织和脑脊液之间压力梯度, 使脑水肿液随着向下的梯度进入脑室, 达到间接引流血肿的目的, 从而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防止水肿的发生。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可建立脑脊液循环旁路, 迅速引流血性脑脊液至体外, 有效解除了脑脊液循环障碍, 阻止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 从而避免颅内压恶性增高, 有利于脑功能恢复[2]。双侧脑室外引流有利于颅内压管理, 使两侧脑室压力平衡, 故双侧引流比单侧引流更安全。另外, 脑室出血后尽早行腰大池引流术也是重型脑室出血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腰大池引流术可清除滞留在第3、4脑室, 侧脑室低位以及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 避免3、4脑室阻塞, 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组织的刺激, 促进脑脊液循环, 防止蛛网膜粘连引起继发性脑积水。治疗组36例应用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在拔除脑室外引流管后尽早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 继发交通性脑积水1例, 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痊愈。对照组继发交通性脑积水6例, 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

  脑室外引流的手术时机以急性期(脑出血6~12 h)为宜。因此时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变性、出血、坏死效应尚未形成, 鉴于脑脊液的循环作用, 使脑室内的积血呈流体状态, 利于引流。尿激酶作为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的纤溶酶原激活剂, 可直接激活血肿中的纤溶酶原, 具有较强的溶解血肿作用, 有利于防止蛛网膜颗粒的机化粘连, 阻止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 具有无抗原性, 不良反应少且可反复使用的优点。本组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行脑室内溶栓治疗, 减少了脑室外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脑室外引流术的严重并发症为颅内感染。有研究报道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室内感染是未行脑室外引流术的9.4倍[3]。治疗组全部应用经过改良的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引流管经过潜行通道从切口旁6.0~8.0 cm引出, 而不从手术切口引出, 增加了引流管的无菌长度, 且引流管口较手术切口小, 相对密闭, 减少了细菌侵入导管的几率。治疗组无脑室内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颅内感染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5例痊愈, 1例死亡。

  综上所述, 应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 能够减少颅内感染, 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75-876.

  [2] 张海涛, 徐恩胜.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临床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7, 23(6):457.

  [3] 王秉玉, 陈若平, 侍行文, 等.脑室外引流方法与感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6):524-52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