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溶栓结合血塞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溶栓疗法加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P<0.05)。结论:采用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较理想。
关键词溶栓治疗血塞通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类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如何有效的用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是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的重点。现将90例2011年3月-2013年8月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男62例,女28例,年龄40~68岁,平均54岁。梗死部位的分布如下:60例前壁,26例下后壁,4例前壁合并下后壁。62例患者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6小时,另外的28例>6小时。所有患者均按照WHO指定的AMI诊断标准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后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治疗组除了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之外加用血塞通400mg/日,两组的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病情等情况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45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IU腹壁皮下注射,1次/日,连用7天,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晚,氯比格雷75mg/日,阿托伐他汀20mg/晚,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2次/日,5%葡萄糖250ml加血塞通400mg,1次/日治疗14天。45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常规治疗14天。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14天的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①有效:症状消失,无ST-T缺血性改变,无心绞痛、再梗死发生;②见效:症状基本消失,偶有ST-T缺血性改变,偶有心绞痛发生,无再梗死发生;③无效:症状未见消失,ST-T仍有缺血性改变,有心绞痛、再梗死发生。④死亡:治疗后24小时~2周内死亡。
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急性心机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常常会引起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机患者的生命。该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该病的主要病变是急性血管闭塞引发,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可能是产生的原因。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认为溶栓疗法是有效的[1]。血管再通率高达70%左右。有研究表明,血管再通率和溶栓效果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间隔密切相关[2],发病4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3]。凝血与纤溶在溶栓期间同时存在,血小板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足量的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辅助溶栓治疗手段。另外的研究表明AMI溶栓的疗效与治疗开始时间存在高度相关性[4],最早的心肌细胞坏死在冠脉完全闭塞20分钟后就开始出现,坏死开始于心内膜下层,逐渐延伸至外膜下层,这一演变过程需要经过4~6小时,在心肌广泛坏死之前应争取迅速重建冠脉血流,愈早开始再灌注,就能挽救愈多心肌,并且可以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改善预后。体内纤溶酶原与尿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被激活形成纤溶酶,纤溶酶分解纤溶蛋白溶解血栓。越早使用尿激酶再通率越高,梗死范围越小,另外,早期冠脉血栓新鲜,及时应用溶栓治疗,血栓易于溶解,有利于再通率提高。
血塞通是由三七总皂苷制成的注射液,具有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对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另外,本品还有耐缺氧,抗疲劳,降血脂,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
本研究采用溶栓结合血塞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较单独溶栓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浩,孔凡龙,欧阳春兰,等.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0例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7):43.
2沈潞华,胡庆鹰,杨家声,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时血管再通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5):343.
3沈潞华,胡庆鹰,杨家声,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5):343.
4何兼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处理现状[J].实用内科杂志,1991,11(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