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医疗机构制剂动态化质量控制的研究思路

时间:2014-07-28 14:53 点击:
[摘要] 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作为独家秘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特色产物,同时又是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虽然医疗机构制剂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是药物研究所以及制药企业无可比拟的,但是,多年来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标准一直未达到理

  [摘要] 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作为“独家秘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特色产物,同时又是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虽然医疗机构制剂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是药物研究所以及制药企业无可比拟的,但是,多年来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标准一直未达到理想水平。众所周知,药品的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制剂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日益重视,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监管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医疗机构更加应该重视自身产品的质量。该文结合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以“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为指导,建立符合医疗机构特点的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以期提高制剂质量标准,改善制剂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最终为完善、统一和规范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医疗机构制剂; 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标准

  医疗机构制剂,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特色产物,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同时又是对市场供应药品的“缺漏补遗”。医疗机构制剂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它们多为临床上长期应用的安全有效的验方、秘方,因为灵活多变的生产模式,往往能够很好地配合临床用药,同时还能辅助临床开发、设计新的剂型,这些优势都是药物研究所以及制药企业无可比拟的[1-2]。然而,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以及上市药品品种的不断扩充与丰富,医疗机构制剂的地位已逐渐减弱并呈现萎缩态势[3]。

  即便如此,国家并未放松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管,反而日趋严格,在此形势下,医疗机构制剂需要寻求新的出路以保持其生命力,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药品标准以及不断发展的用药需求。本文结合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以“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为指导,建立符合医疗机构特点的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以期为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

  1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

  医疗机构制剂经历了3代的发展,第一代(1949—1979年)以“粗放发展”为特征,在此期间从基层医院到大型综合性医院都设立了制剂室,医院制剂的品种从数十种到数百种,包括外用、内服制剂和大输液;第二代(1980—1999年)以“自然萎缩”为特征,此时,许多医院自动放弃生产市场上已有销售的制剂,如大输液、注射剂、滴眼剂等制剂,绝大多数品种已经自动退出医院制剂的目录;第三代(2000年—至今)为规范化发展阶段,期间经历了2次制剂室换证验收整顿,最终即使是保留的制剂室,大多数也压缩了生产规模。因此,总体上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呈现萎缩的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的规模也在慢慢缩小。据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医疗机构制剂品种”查询结果,目前江苏省医疗机构持有许可证减少到171家,获得制剂批准文号的品种5 862个,其中化学制剂3 749个,中药制剂2 113个。虽然目前化学制剂在医疗机构制剂总量中占多数,但是在属于独家配制的医疗机构制剂中,中药制剂占71.65%,是化学制剂的2.53倍。此外,有文献资料表明,从江苏省正开展制剂再注册工作以来,截止至2009年6月底共有1 426个制剂因不常配制等原因不再注册,其中化学制剂占84.6%,中药制剂占15.4%,可见化学制剂萎缩的速度远远快于中药制剂[4]。因此综合分析,在日益严峻的形式下,未来医疗机构制剂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在于具有各家特色的中药复方制剂,这些作为“独家秘方、名医验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将会慢慢成为患者就医选择的重要依据,医院相互竞争的重要武器以及医疗机构盈利的重要渠道。

  2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

  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制剂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视,为保证制剂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如《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机构制剂配置质量管理规范》(GPP)、《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验收标准》、《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5]。这些法规的颁布,一方面使医院制剂的质量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对其配制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多年来,国家加大了制剂法规的建设力度,药品法规及其监督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

  2.1现行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不同于国外的药品标准,中国的药品标准有着其特殊性,除了现行的《中国药典》标准外,还有部颁标准、局颁标准等。对于医疗机构制剂,又有着要求稍低的医院制剂规范,而某些规范中尚未收录的医院制剂的标准则是直接由医院自行制定执行。形成如此之多的药品标准,主要归因于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中药制剂,中药成分繁多,复杂多样,目前的质量标准仅仅局限于对其中所含的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标准的完整体系。即便是如今已作为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的某些中药制剂,也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研究支撑,而难以得到普遍认可。

  相比于国家药品标准,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标准更令人堪忧。现行的医院制剂标准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项,行文尚不规范,检验方法落后,多年来几乎没有进行修订或改进,有的甚至是存在方法错误的现象,可执行差,因此根本无法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最终会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6]。

  2.2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软硬件设施较为薄弱[7] 因部分医院重临床轻药学,或是医院管理者过于重视有形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自身产品所带来的无形的社会效益,所以对于医院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不舍得投入,最终扼杀了医院制剂的健康发展。目前,多数医院软硬件方面通常存在这样一些弊病:医疗机构制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科研能力有限;制剂生产、检验过程中对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不到位;制剂、药检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制剂室、药检室面积狭小,整体布局设计不合理;制剂生产设备老化,多数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状态,制剂工艺落后;药检室检验设备陈旧,仪器配备不全,检验水平低下等。以上种种,最终造成了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整体水平低下[8]。

  3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提高的意义

  3.1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提高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药品的安全性一直都是国家药品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药品的质量控制做为影响药品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衡量质量控制水平的质量标准更加不容小视。纵观过去30年,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中药制剂的检验项目仅包括性状、差异以及微生物、注射剂热原检查等;90年代中期,增加了部分成分的鉴定、各类制剂的微生物检查等;2001年各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的医院制剂文号换发申报中,要求化学药品应进行含量测定和鉴别,中药制剂应对主要成分进行薄层鉴别,2005年重新申报要求10味药以下鉴别2种饮片,10味药以上鉴别3种。

  相对于全国水平,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仍相对简单,还未达到国家的规范化要求。因此,2014年初,为响应《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13号文,启动“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提高”的工作计划:到2015年底,全面提升江苏省妇科、儿科以及风险高、质量可控性不强的冲洗剂、部分眼用制剂以及用于烧伤、创伤等需要进行无菌检查的医疗机构制剂的标准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