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反批作文打破了束缚创造力的“思维定势”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作文的一作一批,太熟悉了。对于教师辛勤批改之后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只看个分数就把它束之高阁,几乎没有同学会再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再修改。更不用说从教师的批改中得到有益借鉴。有了这种“思维定势”,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再提高,更别提思维上的创新。而反批作文,正弥补了这一弊端,“于无疑处有疑”,有学生原来引起了学生对原有作文的讨论争议,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总结,创新。 我曾要求学生写《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通过批改,我发现很多同学把文章的写作角度定位为向父母师长倒苦水,希望长辈多给自己一些自由的空间,多一些民主;还有的同学表达自己对亲人们的爱。这些都符合题意,但不出彩。我批改完作文,并做了点评。作文挨批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文章有新意吗,是否可以把思维再拓宽些,比如通过曲折故事写出对生活的感情或者转换视角,重新定位“我”。学生们通过点拨,对自己先前写的认为还不错的文章产生了怀疑,重新定位了写作角度,有的确定“人生离不开挫折”之类的主题,有的更大胆设想,“我”是一只鸟儿,希望人类给他们一片蓝天,有的定位为一位被人误解的历史人物,如曹操,而后站在他的的角度来感受他们的心里话。在反批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学生们经过反批课上的头脑风暴,非常兴奋地又重写了一篇,这次作文质量大大提高了。通过反批作文,原来束缚学生创造力的“思维定势”被打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了培养。 依赖教师,书本是学生入学以后,渐渐被培养起来的不良心理,而这种心态,在初中生中更为普遍。反批作文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真理不一定就在老师手中,不一定就在书本里。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思考、讨论质疑,思路畅通了,同样也获得真知。引起的争议,正适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争奇好胜,求知欲强,有利于打破思维的定势,培养思维的创造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反批作文打破定势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 其次,反批作文增强了学生敢于创造的自信心 只有十分活跃的自由思想,才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不同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老师的训练和指导。”要使学生在反批作文时形成创造性的求异习惯,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各种合适的条件,提供活跃的场所,设计自由的情境,让学生自由放飞他们的思维。教师要促进学生形成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勇敢质疑。
我们曾要求学生写《愚公移山》读后感。有一同学的题目是“愚蠢的坚持”,小组的评语是“审题不清”。此同学反批时指出:“愚公的坚持费时费力,甚至牺牲了几代人,倘若他换个方法,比如搬家或凿洞,是不是更简单,可见愚公是愚蠢的坚持。”小组代表则认为:“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愚公的不怕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应以‘谈坚持不懈’为题。”此同学再次反批时指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材料中心引题来谈“坚持不懈”确实没错,但材料提供的审题角度绝不止一个。我之所以以“愚蠢的坚持”为题,是采用了反面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几轮的交锋,小组的代表们被此同学征服了,这位同学的观点被采纳了。这次的反批争论不仅增强了此学生敢于创新的自信心,也给广大同学以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