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常州词派提倡词中运用比兴寄托,追求词“清空”之意境,从其理论渊源看,是对宋末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挥。 关键词:常州词派张炎“清空”之境寄托 张炎在《词源》中提出“清空骚雅”之说,认为词在内容上应雅而正,以比兴寄托之法寄寓感慨,追求空灵蕴藉之意境。嘉庆以后崛起的常州词派倡比兴寄托,追求词的“深美闳约”。对于常州派之理论渊源,近人蔡嵩云说:“迄清中叶,常州派兴,又尊清真而薄姜、张,以深美闳约为旨,其流风至今未替。”(《乐府指迷笺释》引言)认为常州派薄姜、张,其实,常州派的论词主寄托,追求词的“深美闳约”,正是吸取了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精髓,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一.推崇“清空”之境 对于张炎力倡之“清空”,常州词派中不乏推重者。 周济虽认为张炎“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介存斋论词杂著》),但对于张炎的“清空”,还是肯定的,称“其清绝处,自不易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常州派词人中推重张炎者,尤以陈廷焯为最。作为张炎词学理想典范的姜夔也是陈廷焯所赞赏的,他认为:“词中之有姜白石,犹诗中之有渊明也”。(《词坛丛话》)在评朱彝尊词时说朱词“艳而不浮,疏而不流,工丽芊绵中而笔墨飞动”(《词坛丛话》),这些与张炎所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意境是相同的。 后沈祥龙及受常州派词风影响的谢章铤、刘熙载等人都对张炎的“清空”作了阐述和发挥。如沈祥龙曰:“词宜清空……清者,不染一尘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论词随笔》)对“清空”作了解释和说明。谢章铤认为:“宋人论词精湛莫过于乐笑翁。”(《赌棋山庄词话》)并对如何达到“清空”提出了要求:“词贵清空,意欲清,气欲空”(《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夫词欲清空,忌填实”(《抱山楼词序》)。 刘熙载对于姜、张也是颇为赞赏的,以“藐姑冰雪”、“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词概》)形容姜夔词的风格,并称赞张炎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大段瓣香白石,亦未尝不转益多师”(《艺概》)。在论词时提出:词须“空中荡漾”、“来去无迹”,认为词之意境当如“诗境”: 司空表圣云:“梅止于酸,盐止于咸,而美在酸咸之外。”严沧浪云:“妙在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此皆论诗也,词亦以得此境为超诣。(《词概》) 强调词意境的玲珑剔透、空灵蕴藉,这与张炎所倡导的“清空”意境异曲而同工。重视词的“清空”,云:“盖词贵清空,宋贤名训也”(《词话》九),并针对倡“清空”者流于空疏之流弊进一步提出:“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包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词概》)、“清空中有沉厚,才见本领”(《词概》)、“词贵清空,嫌质实”(《双邻词钞序》),避清空之弊端而倡“清空中有沉厚”,重含蓄寄托。 二.主张词中之“寄托” 常州词派领袖张惠言提出“意内言外”说: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词选》)
认为词是一种能以“微言”来道“不能自言之情”的委婉细腻的文学形式,主张作为“艳科”的词能通过描写“风谣里巷男女哀乐”,曲尽人情,从而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如此,则通于诗骚,也即是强调词要运用诗骚之比兴寄托手法,有寄托、有深蕴,方能低徊要眇,委婉蕴藉。张惠言强调词的思想内容,尤其重视词的政治教化作用,认为一草一木皆有寄托,词应表现“感士不遇”和“忠爱之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