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戏剧理论认为,正剧“主体性不是按喜剧里那样乖戾方式行事,而是充满着重大关系和坚实性格的严肃性,而同时悲剧中的坚定意志和深刻冲突也削弱和刨平到一个程度,使得不同的旨趣可能和解,不同的目的和人物可能和谐一致”⑧。由于冲突双方一开始就不像在悲剧里那样尖锐地对立,正剧缺乏深刻而连贯的冲突,“诗人就很容易倾向于尽全力去描绘人物性格的内心生活,把情境的演变过程变成只是这种描绘的手段”。在缺乏情节推动力的情形下,“结果不外两种:或者不大经心诗的好坏而努力打动单纯的情感,或者一方面提供娱乐,一方面着眼听众的道德教益,从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对演员们提供了显示熟练技巧的机会”⑨。 《赵氏孤儿》正如黑格尔所描述的,由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充满严肃性,同时其坚定意志又被削弱,影片就倾力于描绘人物的内心生活,企图给观众提供教益,最终只能靠演员断片式的表演技巧给观众留下印象。 相较于那些按商业套路制作的类型片,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体现了创作者关于人性独特的个人体验和思考,它虽在艺术表现力上有所欠缺,但也为《赵氏孤儿》这一传统的故事母题提供了新的价值维度,为推进这部名著向后世的流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 陆绍阳:《文本改写与精神的自我矮化——评赵氏孤儿》,《电影批评》,2011年第1期。 ② 陈凯歌:《别让那些“高调”继续毒害观众——站在价值观十字路口的〈赵氏孤儿〉》,见2010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程婴最后虽然死了,但是我觉得他是胜利者。我没有把《赵氏孤儿》完全看成是一个悲剧,也不把感动作为电影追求的目标。” ③ 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提出了“情节点”的概念:“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个方向”。 ④⑤ 陈凯歌:《别让那些“高调”继续毒害观众——站在价值观十字路口的〈赵氏孤儿〉》,《南方周末》,2010年11月25日。 ⑥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69页。 ⑦ 《陈凯歌访谈》,《南都娱乐周刊》,2012年12月9日。 ⑧⑨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95页,第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