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中的反讽表达,荒诞而有趣,这让观影者在努力解读背后含义的同时,还有了轻松和快乐[6]。影片中,汤师爷死时,开始对自己谎言的忏悔,但当张麻子开始感兴趣提问时,他不仅嚷嚷着屁股疼,还又耍起了心眼,得先说“第二档事”。 基于反讽的特性,它在与观影者的互动上极为有效,言在此而意在彼,使得观影者可以从影片中抽离出来,去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贴切体会到反讽的效果,对电影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让子弹飞》上映的几个月里,观影者们对影片中的众多现象做了多角度的解读,这与反讽的语言表达不可分割。[7] [参考文献] [1] 马丹尔.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2]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社会科学[M].徐伟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5] 曾衍桃.反讽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 胡春华.情景反讽与语辞反讽之比较[J].宜宾学院学报,2008(01). [7] 姚俊.反讽暗示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