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由徐诚毅执导的喜剧、奇幻电影《捉妖记》在中国内地公映。影片上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首次突破国产电影票房20亿大关。《捉妖记》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票房成绩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本文将从《捉妖记》的主题综合、创新综合、传统习旧三个方面来分析人们选择《捉妖记》的原因,尝试探索人类对于异质世界的理解和想象,从人与妖的对抗与和解中获得启迪和教育。 《捉妖记》是由蓝色星空影业有限公司、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由许诚毅执导,白百何、井柏然等人主演。影片于2015年7月16日在中国内地公映,电影上映的第8天票房就突破10亿大关,随后首次突破国产电影20亿票房大关,荣登华语票房冠军。该片从构思到拍摄长达5年,导演许诚毅和编剧袁锦麟想创作一部讲中国妖怪的、与众不同的奇幻电影,《捉妖记》随即应运而生。电影改编自《山海经》中的一篇叫《宅妖》的小故事,《宅妖》里,有着"万物有灵且美"的主旨虽然表面讲的是鬼怪,实际上表现更多的则是人情。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让观众一看再看,好评如潮。 一、多元的电影叙事主题 在中国电影中,描绘妖魔鬼怪,神仙佛袓的影片俯拾即是,但是能取得像《捉妖记》如此高票房的却寥寥无几。《捉妖记》正是因为采用了一种综合的开放态度,汲取一切有利于观众接受喜爱的因素融为一体,才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影片中,我们捕捉到了人类对于某种超验世界的想象,现代人如何看待人类的生存空间之外的其他世界等主题,妖界的展现既是对人的生存现状的表达,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影片中人与妖有敌对,也有和解,人们在观看过程中既获得欢乐也引发了深思。《捉妖记》从主题上看老少皆宜,各种年龄段的人群所推崇的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展示,可以说是一部合家欢类型的电影;从电影制作创新上来看,小妖王胡巴的细节设计、特效的使用都使得电影的角色深入人心;从电影对传统小说创作的继承上来看,无论从电影的选材、主旨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 由导演徐诚毅、江志强构思5年才成型的电影《捉妖记》在主题方面很有特色。宏观上来看,影片的主题是创造_部中国的奇幻鬼片;在微观上来看,这部影片所表达出来的主题却很丰富,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体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些主题之间也相互关联,彼此推动,使得作品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虽然影片没有在春节放映,导演也说过《捉妖记》是适合全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也正是因为它有着综合丰富的主题内涵。 (一)万物有灵且美 电影《捉妖记》最初的创作雏形来自于《山海经宅妖》,在《山海经》时代,远古先民眼中万物都是有灵的,那些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是神仙妖魔所导致,人们敬畏自然,更热爱生命。《捉妖记》中妖界的塑造正是从这种观念出发,人们相信人类生存世界之外有更为广阔而奇异的存在。正是出于"万物有灵且美"的主题,影片才着力表现妖身上善良的一面。电影不断地展现这些场景:有守护旧主的忠臣,有拼尽全力甚至付出生命保护孩子的母亲,有全身心地信任并帮助别人的朋友,有打情骂俏彼此吃醋的爱情。影片的一个主题正是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值得人类的敬畏,处处有爱有美,教会人类去爱去相信,电影带给观众的是温暖,是爱意,是对生命这部奇书的赞美。 (二)爱护生灵 影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众多以动物为原型的妖的形象。无论是《捉妖记》中的众多妖怪,还是其他神魔小说中的妖魔多取材于动物、植物的原型。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人们在观看电影时自然会把以动物为原型的妖还原为我们生活中的小动物,那么它们不再是拥有强大力量的邪恶势力,而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爱的小动物。在电影的结尾处,葛千户把众多妖怪和小妖王胡巴抓到品仙楼做成菜意图给众人品尝,这一幕正是现代人对动物捕杀的一种暗示性表达。尤其是小妖王胡巴,让观众更深切地理解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道理。正如永宁村的一位妖怪所说:"你们要活,就不能给我们一条生路吗?"《捉妖记》中的这种追问,贯穿电影的始终。动物保护的主题以及人道主义的关怀让《捉妖记》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人间有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