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汤显祖《牡丹亭》之“双线”艺术特色(2)

时间:2014-09-22 15:11 点击:
此处的诗主要是指塾师陈最良解释的《诗经》。 为了将独生女儿杜丽娘培养为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才女淑女,嫁得乘龙快婿光宗耀祖,父母请来了鸿门腐儒陈最良。 这位陈最良讲《周南关雎》,将诗中对爱情、对人性的赞美
 
  此处的“诗”主要是指塾师陈最良解释的《诗经》。 
 
  为了将独生女儿杜丽娘培养为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才女淑女,嫁得乘龙快婿光宗耀祖,父母请来了“鸿门腐儒”陈最良。 
 
  这位陈最良讲《周南·关雎》,将诗中对爱情、对人性的赞美,曲解成“后妃贤达”“女子之德”,希望得到一位“淑女”作为君子的贤内助;而其后又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用“无邪”二字告诫杜丽娘要中规中矩,谨守妇道。与之相反,杜丽娘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则悄然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 
 
  《牡丹亭》里陈最良迂腐的《诗经》教育可谓是剧中一大着眼之处,却正因为这位迂腐儒生和杜丽娘对诗歌迥然不同的理解,碰撞出渴望自由和纲常礼教压迫的火花。可以说《牡丹亭》是戏剧借诗歌之“手”,绝妙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鞭挞的代表作。 
 
  三、人物形象的“双线”艺术:情与衬托 
 
  《牡丹亭》主要描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汤显祖在剧中着力塑造了痴情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形象,其情真真切切,感人至深。 
 
  然而《牡丹亭》的巨大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塑造了其他众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作为副线与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一波三折这一主线共同作用于《牡丹亭》“情”主题的体现,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明朝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中就有精辟阐述:“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觔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④” 
 
  戏中的塾师陈最良,自幼习儒,而至六十仍然只是“儒学生员”。讲《诗经》,他必先讲“后妃之德”与思“无邪”;连做双鞋子都要“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闺塾》)。这个汤显祖的创作的“鸿门腐儒”形象寄托了他对传统儒教的否定和传统诗教的反讽。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学识较浅薄,受封建毒害较少的丫鬟春香。在《闺塾》一出中,汤显祖有意让她与塾师陈最良对垒,直接向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叫板。春香一语中的,直指封建教科书的要害:“《昔氏贤文》,把人禁杀”;在讲解《毛诗》中的《关雎》时,她逗引这个道貌岸然的私塾老师学鸠叫,十分滑稽;在老师抡起荆条要责罚她时,她又东躲西藏,最后“抢荆条投地”。这一投,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抛诸脑后。 
 
  陈最良的迂腐守旧反衬出春香的活泼直率,而春香的机智、勇敢与大家闺秀的杜丽娘相比更具强烈的反抗性,可谓“明写春香,暗写丽娘”。纵观全戏,正是借春香的大胆爽朗衬托杜丽娘所受的封建束缚,以至于面对陈最良的陈腐教学,只是委婉地道出“依注解书,学生自会”,对于其不识文房四宝,也只“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砚…… 
 
  如果把“玉茗四梦”比作春夏秋冬四季,《牡丹亭》则是十分热烈的仲夏夜之梦。剧中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的经历说明,从现实到梦境,从死去到复生,始终贯穿着现实的要求,亦即通过自己的追求,去创造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现实世界⑤。整部戏剧的“双线”艺术手法为这部炽热之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无论在虚实空间上、诗戏文体上还是在人物刻画上都独具魅力。 
 
  注释: 
 
  ①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108页. 
 
  ②冯金起(选注).明代戏曲选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第86页. 
 
  ③冯金起(选注).明代戏曲选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第92页. 
 
  ④王思任.王思任批判本牡丹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页. 
 
  ⑤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6月.第144页.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