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既要有经济的腾飞,又要有道德文化的繁荣。当前由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导致道德文化领域出现一些道德评价标准模糊、道德价值取向紊乱等道德建设“短腿”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从教育、法制等方面加强道德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道德文化建设 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向深入触动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除变化速度大大加快外,其广度、深度和难度都前所未有。这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对思想文化领域、尤其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理想信念、道德行为产生了猛烈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道德文化面临种种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道德失落和迷茫的现象,使得“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1]。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2]。因此,构建现代道德文化迫在眉睫。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道德建设“短腿”困境 现代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既被新生活所诱惑,又被旧心态所禁忌,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建设“短腿”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道德评价标准模糊。道德评价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们分辨道德是非、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过去,人们对什么是荣与辱、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在道德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们受到双重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境况使得当今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 2.道德价值取向紊乱。过去,人们把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道德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不仅具有一致性,而且具有稳定性。而在处于道德文化过渡期的今天,由于道德评价标准模糊,任何一种现象、事件、行为都会因价值标准不同而得到不同评价,而评价失范必然导致道德价值取向紊乱,任何一种道德价值取向都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文化的支持,受到一种标准的肯定和赞扬,而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和讥评。这种道德选择的矛盾已经渗透到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道德与消极道德在价值追求上的对立与斗争。价值取向紊乱,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是非模糊,道德失去昔日的稳定性。 3.社会道德教育缺乏整合力和实效性。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教化的结果,要使人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社会理想整合一致的道德教育。在道德价值整合力极高的传统社会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个人教育在道德理想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因此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但目前,由于整个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模糊、道德价值取向的紊乱,导致学校、社会、家庭往往把一些相互矛盾的东西灌输给受教育者,再加上道德教育的保守性、泛政治性、形式化和表浅化、教育方面的官话套话使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使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二、造成我国目前道德困境的根源分析
当前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的、农业的、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现代的、工业化的、开放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价值体系遭到瓦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人陷入道德迷惘,出现道德缺失和滑坡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