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斗争与妥协:再看邓小平的高超政治艺术(2)

时间:2014-12-29 11:13 点击: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妥协。妥协是基于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而采取的策略。妥协不是基于理想主义,而是基于现实主义。邓小平最崇尚实事求是,总是强调依照客观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邓小平在谈到几个重大举措时,都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妥协。妥协是基于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而采取的策略。妥协不是基于理想主义,而是基于现实主义。邓小平最崇尚实事求是,总是强调依照客观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邓小平在谈到几个重大举措时,都是从实事求是出发,以实际为基础。关于港澳台问题,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⑥,因为大陆、台湾双方“谁也不好吞掉谁”;“解决台湾问题也不能一厢情愿。大陆的利益、台湾的利益以及同台湾有关的外国资本的利益都要考虑到,否则就搞不成”⑦。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⑧。关于国际争端问题,邓小平指出,“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⑨。关于重大人事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⑩;“顾问委员会是个过渡,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切合我们党的实际”。总之,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从本质上讲,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合乎马克思主义原则的”。

  妥协的运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灵活处理国内问题

  邓小平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时代中,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大局之下,毕业论文格式维护与利用世界和平是一个战略问题。国际争端往往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利益,各种争端的主体有各种各样的力量和手段,其中的道理不是泾渭分明。解决争端实际上是国际利益的调整,而要使争端各方能够接受。完全按照一方的意愿是一厢情愿,除非是战争中的无条件投降或其他特殊情况。国家之间相互让步和妥协,是解决国际争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式。邓小平多次指出这种解决国际争端的“让步”。诸如,“我们和好多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双方相互让步”。对于中印边界问题,邓小平主张“一揽子解决”,“你们让一点,我们让一点,就解决了嘛”。邓小平从现实出发,“对立的双方都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能一厢情愿”;“在考虑政治、经济问题时,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我们在同英国就香港回归中国的问题进行谈判时,考虑到中国、英国和香港各方面的利益,最后达成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

  邓小平在处理一些重大的关涉国际问题上,既坚持原则性,又表现出灵活性,力图各方都能“接受”。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但美国又出台了《与台湾关系法》,力图维持在台湾的诸多利益。邓小平指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则就是我们提的三条,实际上就是个台湾问题。我们说,我们承认按日本方式解决,就是最大的让步”。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必须要统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港澳台问题带有复杂的历史和国际背景。邓小平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台湾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香港问题关涉中国、英国以及香港三方。“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邓小平处理国内问题时,也从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灵活运用妥协策略。邓小平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在纠正极端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中国改革开放中注重以新的方法处理矛盾和分歧,尤其是在极为敏感的人事问题上。如邓小平所说,“十二大对过去犯了错误的同志做了比较审慎的处理”,处理问题要从大处着眼,可以粗一点,每个细节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现代化建设要领导制度的改革,实现干部年轻化。这对曾经干部终身制和高级干部老龄化严重的中国来说,实施起来非常棘手。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邓小平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我们的国家也好,党也好,最根本的应该是建立退休制度”。“采取顾问委员会这种过渡的形式,比较合乎我们的实际情况,比较稳妥,比较顺当”。因为我们这个党是个老党,老人多,不妥善安排也不好,“处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改革中人事问题经常出现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实质上就是通过妥协减少阻力实现平稳过渡,争取更多人对新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在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上,邓小平也力求谋求共识。对于那些一时达不到共识的问题,邓小平采取的办法就是“不争论”,等待实践来说服。比如农村的联产承包等问题,开始争论很大,邓小平不搞强制,让实践成效来说明问题,从而逐步推动相关改革。

  邓小平的政治妥协取得了重要的成效。第一,降低了国际冲突和矛盾。包括领土在内的国际争端,很难解决,容易激发民族情绪,成为潜在和现实的爆发点。邓小平力主和平解决争端,在解决问题中各方适度让步,以维持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外在和平环境。第二,减少了国内改革的阻力。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成堆,“问题很多,但要像吃饭一样,要一口一口地吃”。正是因为在一些方面着力和突进,更需要在另一些方面妥协和渐进。“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第三,为问题解决创造条件。之所以要妥协,就是因为彻底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还不成熟。通过适当妥协,一方面防止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赢得时间,积蓄力量,积累经验,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邓小平指出,那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上面没有人烟,“这个问题可以挂起来,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解决,下一代会比我们聪明一些,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妥协的辩证:绝不是不坚持原则

  妥协是有原则的。邓小平的坚持原则与主张妥协是相互一致的、相互配合的。只讲原则没有妥协不行,只有妥协没有原则更不行,没有原则的妥协就等于投降。妥协不是实用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有机统一,不是实用主义,而是真正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在重大问题上十分坚持原则。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和战略家,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困难的情况下,也坚持不为错误的路线背书。改革开放后,对内,邓小平提出并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自言,四项基本原则,“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对外,邓小平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坚守重大问题的底线。关于香港主权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关于香港驻军问题,邓小平指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的确,不牺牲原则的妥协是“艺术”,无原则的妥协是“技术”,无诚信的妥协是“骗术”。正是邓小平坚持原则的“刚”的一方面,才使得运用妥协“柔”的一方面凸显价值。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