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探析

时间:2014-01-07 12:12 点击:
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经之路。当前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总是试图逾越初级阶段,存在战略选择上“越位”、内部管理上“错位”、政策架构上“缺位”的现象。新建本科院校在战略层面确定好转型期、稳定期、发展期的目标任务,在机制理念层面正确处理好
  截至2013年5月,我国共有本科院校879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345所,占39.23%[1]。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本科教育的主要方面军,其成长与发展事关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初级阶段是其无法逾越的发展过程。正确认识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本科院校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1.本科院校初级阶段的内涵
  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指在本科办学理念还不够清晰、办学条件还比较薄弱、管理规范还未充分形成的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办学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特定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本科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坚持的目标定位;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2.本科院校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一个颇具涵盖功能的范畴,它具有以下特征:
  (1)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客观存在的。我国许多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因国家政策的号召而迅速组建的,其“出生”带有浓厚的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生存基础相对薄弱,既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渗透,也受到新格局下处于竞争优势的老本科院校的“压”,同类院校的“挤”以及高职、新升本院校的“顶”[2]。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关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正确处理教育质量和规模发展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等问题,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供指导。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客观上只能处在“本科院校的初级阶段”。
  (2)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经之路。从我国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即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也有过自己的初级阶段。林语堂就曾在《剪拂集》里描述过清华大学“那崭新白亮的大门”,与北京大学“工厂似的所谓沙滩的大楼”,认为不宜讲学,而任何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都会有开辟鸿业的创始期[3]。因此,初级阶段是本科院校的必经之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心思进,很多高校的领导层都提出“跨越式发展”或“超常规发展”,动机当然是好的。然而,所谓“跨越式发展”或“超常规发展”,也只是发展得快一些而已,不可能跨越一个阶段,不可能打破客观规律。事实上,一些自以为实现了“跨越式”或“超常规”发展的高校,也仍是在循序渐进,只不过在横向比较上比其他同类高校快一些而已,而超越一个阶段是不可能的事。
  (3)所谓“本科院校初级阶段”,一般在20年左右。一些本科教育评估专家指出,应该在本科办学满3届毕业生之后、15年之内,对所有新建本科院校进行1~2轮教学评估,以保证达到基本条件、基本规范和基本水平。这种提法的内在含义就是,本科院校在15年之内属于尚未定型、尚未成熟的“初级阶段”。另一个依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坚持本科高校必须有10届本科毕业生,才能有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资格,一般本科学制4年,具有10届本科毕业生,也是大致要具有15年左右的本科办学历史。当然,还有另一面,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有理想的成长度,由于种种条件所限,有成长较快的乃至早熟的,同时,也会有发育不良甚至夭折的。因此,说本科院校的初级阶段在20年左右,也只能是建构一个基本模型而已。
  二、对本科院校初级阶段认识上的偏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4]。可以看出,在本科院校初级阶段,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高等教育的分层中明确和坚守自己的位置;二是如何在高等教育与社会生态环境中发展壮大。所以,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而言,办学定位是关键。但从目前来看,不少新建本科院校还不能正视自己所处的初级阶段,忽视初级阶段的办学规律,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三个方面的偏斜。
  1.政策超前,战略选择上“越位”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