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大学组织在社会场域中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而这一逻辑也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的本质,即大学是一个获致、集聚和加总各类大学资源的资源集合体;作为拥有特定组织总资源的一类学术组织,大学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大学诸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组织载体。厘清大学组织的生成逻辑以及大学组织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深化对大学本质的认识,对推进大学组织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本质;大学场域;大学边界 自有大学组织以来,对大学组织生成以及大学组织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产生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效拓展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学术研究范式。但在大学日益成为巨型复杂组织的当下,现有研究成果难以普适性地解释关于大学组织生成与存续的诸多现象。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社会场域理论的视角,探究和省察大学组织的生成逻辑以及大学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期冀形成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大学组织的生成逻辑 (一)大学组织的生成路径社会场域理论认为,要阐明任何与组织生成有关的问题,都必须关注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固有的社会关系,必须将个人或者组织赖以存在和活动的社会场域纳人省察的视野。[1]从根本上讲,大学首先和主要是一种学术组织,它有着自己的组织边界以及特殊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并有着自己特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利益诉求。在社会场域中,大学组织生成基本遵循如下路径:拥有不同资源结构和不同资源存量的大学诸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个体或者组织的效用最大化,平等或者不平等地、主动或者被动地、自愿或者不自愿地与大学"中心缔约人"签订了一系列显性或者隐性的不完全契约,从而结成了一个复杂的组织契约纽结,并最终在某一时点上引致了大学组织的生成。换言之,大学组织的生成,就是参与大学组织生成的诸利益相关者为追求各自效用最大化而与某"中心缔约人"进行谈判、博弈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既动态地进行资源交易,又动态地进行组织控制权的分配,并在某一时点上达至一个相对均衡状态,最终以大学组织的形态呈现出来。在自由和公平的高等教育资源交易市场上,由于参与大学组织生成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结构和资源存量有所差异,从而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有所差异,这样一来,各利益相关者在签约时的谈判力和博弈力也必然会有所差异,进而表现为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越高,其谈判力和博弈力就越强。在不自由和不公平的高等教育资源交易市场上,有些参与大学组织生成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余地和选择范围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小,在极端情形下甚至连谈判和博弈的权力都被剥夺;此时,虽然这些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组织之间仍存有契约关系(显性或者隐性的),但这些契约从本质上讲却是不平等的。 (二)大学组织生成中的利益相关者效用最大化 在特定的社会场域中,大学诸利益相关者期冀通过参与创设或者进人大学的方式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不同的大学利益相关者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大学师生追求学术和知识;有的大学利益相关者希望通过奋发进取,以大学为舞台提升自身社会声誉、实现自身价值;有的看重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所能带来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学术资源等;有的期盼在大学中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身的才华;有的希冀在大学组织里获致各种利益;有的利益相关者,如某些参与大学创设或治理的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等,则希冀大学能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供给相应的知识产品和公共产品等。从根本上讲,正是因为这些有着不同价值取向的利益相关者的加盟,大学这种学术组织才能够得以生成与存续。不同时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组织得以生成与存续的具体原因一定是不同的,但在组织行为学看来,参与大学组织生成的诸利益相关者的终极目标却完全一致,即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来;换言之,大学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学能够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别处所不能提供的机会、利益和效用。总之,大学组织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它因具有不同资源结构和不同资源存量的大学诸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的组织契约体系内交易各类资源而生成;大学是在特定社会场域中拥有特定的组织总资源的一类学术组织,它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大学诸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组织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