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乡村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首先,学科知识不足。乡村教师"所教非所学"现象严重,这给乡村教师带来的困扰就是学科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科内容的本质,乡村教师学科知识良莠不齐影响了学科教育的品质。其次,课程知识不足。课程改革需要乡村教师面对调适的问题。由于其学科课程知识缺乏与更新较慢,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与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都会给乡村教师带来困扰,导致他们的教学效能感在降低。特别是教材内容城市化倾向,给每个乡村教师带来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把教材内容本土化,对乡村教师的课程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学生管理知识不足。乡村教师要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爱,心理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学习、生活、个性养成容易偏离正常轨道,需要乡村教师用专业的管理知识做好帮助与疏导工作。 3.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缺乏 一是乡村教师学习资源缺乏。很多乡村学校缺乏图书报刊资料,数量与更新非常有限,教师每学期能阅读的教育报刊、书籍少之又少;由于设备与技术不足的问题,很多乡村教师没有使用过网络教育资源;有限的教育经费以及农村封闭的环境都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学习。二是乡村教师学习缺乏有效指导。很多乡村教师长时间内没有任何人指导自己的学科教学。每年全员教师72学时的学习在实施中形式化,且缺少学科本质属性,乡村教师很难获得实际有效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时,城镇化发展吸走了大量的乡村骨干教师,犹如釜底抽薪,缺少这些骨干教师同伴的指导,开展教学教研也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三是乡村教师高端学习机会缺乏。由于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配上的"马太效应",高端培训资源的有限性使培训机构在分配这些资源时,优先考虑的是以骨干教师为代表的少数乡村教师,因而造成多数乡村教师游离于高端培训体系,被"边缘化"。 二、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要素与环境 从任何一项教育政策或任何一个问题来看,列出所有影响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与问题的解决有关,并为有成效的变革所需要。[6]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哪些因素最重要。整理提炼乡村教师对这个问题回应结果发现,愿景、路径、组织和资源四大要素以及三个方面环境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一)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要素 1.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愿景 愿景的基础是其道德、精神本质,它是一个人工作的精神源泉。对于一个群体来讲,愿景应该是一个真实、可信且有吸引力的对未来的描述。[7]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愿景应是他们一起创造未来的图景和实现图景的价值观,包括自我的愿景、教学的愿景及关于学生的愿景。自我的愿景在乡村教师身上主要表现为对专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的认同是决定教师做些什么最基本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所关心的不应停留在有关专业的描述与规约的意义上,而应以教师作为一个人的观点,重视教师专业生命中的自我认同问题。只有确认自己作为一个专业教师的身份,乡村教师才能真正清楚自己的成长方向,才能通过构建愿景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结合起来去寻找工作生活的意义。教学的愿景,在乡村教师身上主要表现为想要塑造什么样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层面的愿景表达出他们的教学信念,不仅能反映他们关于什么是"好教学"的理解,也能反映他们关于"教与学"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在教学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乡村教师个体寻求更有价值的、超越一般课程要求的承诺。关于学生的愿景,在乡村教师身上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怀有正确的期待,他们需要认可自己学生,哪怕是面对学生不理想的成绩,应表现出不埋怨学生,多思考怎样改进教学,希望学生的表现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面对社会发展,乡村教师需不断思考要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达成这种目标。 2.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路径 促进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深人分析农村地区的教育特点为前提,同时要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地域情况,积极探索适合的路径。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路径不应为单一的条件路径,而应是嵌人乡村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三重路径:认同路径、认知路径和践行路径。这三重路径对应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且相互涵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认同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赞许与遵从,认同路径就是乡村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能够以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并认可与接受教师应具有的信念、尺度和原则,能自觉内化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取向。对于每个乡村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认知路径。其实质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获得最合理的专业知识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像吃饭呼吸一样,让乡村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得完全融人其工作生活,在实践中理解、领悟、发展。践行路径是乡村教师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嵌人工作生活的最终落脚点,因此,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要关注教师的实践过程,课堂应该始终成为关注的核心,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