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颁布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逐步深入,成本管理的意识得到了一线科室的普遍重视。然而成本核算下,零差率改革在抑制药品成本的同时,却释放了耗材的快速增长。面对公立医院增收路径有限、财政弥补不足等现实状况,如何加强耗材管理抑制其过快增长,值得思考和努力探究。 【论文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药品零差率在县级医院推行中,公立医院的医用耗材过快增长引起了医疗各方的关注。2012年颁布的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首次将卫生材料从收入和成本项目中抽离出来,设为新的会计核算科目,目的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医疗业务的发展,加强对医用耗材的监督管理。然而短短几年来,医用耗材无论使用规模还是使用领域都呈快速增长和漫延之势。医用耗材的猛增势头,无疑对现有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在新医改下加强耗材管理,抑制其增速过快势头,值得探究。 一、医用耗材快速增长之表现 药品的不理性增长曾受到广泛诟病,医院也因此长期背上“以药养医”的不良名声,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如今药品管理的阴影还未淡去,医用耗材又步其后尘,喧嚣而来。医用耗材发展速度惊人,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最近三年,医用耗材无论门诊或是住院都呈惊人增长之势。 从收入增长看,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三个指标最近三年的平均增速分别为22.29%、20.46%和30.56%。这三个指标中,药品增速最低,回归了正常,而卫生材料增速最高,超过30%,高于药品10个百分点,高于总收入8个百分点,成为医院收入指标中增速最快的项目。 从单个年份看,卫生材料收入的增速比其他主要项目都高,达到33.29%,增速惊人,见表1。 与药品收入的增长情况比较,门诊的药品收入增幅小于总门诊收入增幅,住院的药品收入增幅基本与总住院收入增幅持平。而卫生材料收入增幅,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其增幅都远高于总收入增幅,2014年门诊高出17个点,住院高出8个点,其势头是其他项目所没有的,见表2和表3。 表2是门诊项目收入增速情况,整体的速度在调减,调减之后的卫生材料收入仍遥遥领先,增幅接近40%。 表3是住院项目收入增速情况,整体的速度仍在加速增长,而卫生材料收入的增幅保持领先,非常抢眼,增速超过32%,明显过快。 医用耗材的快速增长,使得卫生材料收入的体量也在膨胀,2012年占比为13.90%,2014年占比上升到15.84%,上升了近两个百分点,两年增长了近7000万元。医用耗材的增长是否由高值耗材的增长引起?哪些科室是耗材大户?试分析如下。 二、医用耗材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高值耗材大量使用 试将医用耗材按价格高低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价格在1000元以下,第二档价格在1000元到5000元之间,第三档价格在5000元以上。调查发现,2014年7—10月与上年同期比,第一档耗材所占比重为54.11%,所占比重最大,但同比仅增长了2.23%,变化不大;第二档耗材所占比重为22.53%,同比下降了14.27%,该档耗材使用锐减,向更高档次靠拢去了;第三档耗材所占比重为23.36%,同比增长了12.23%。从占比看,比较三个档次的耗材增长情况,第三档即高值耗材增长最快。因此,从数据分析看,医用耗材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高值耗材快速增长带来的。 (二)手术类科室对卫生耗材倚重很大 从科室成本的数据比较看,如果将临床科室分为手术类科室和非手术类科室,则显示,手术类科室所耗用的卫生材料是非手术类科室的两倍多。因此,医用耗材的增长,主要是由手术类科室大量消耗卫生材料所致。 从手术类科室的成本构成看,2014年,卫生耗材成本占手术类科室总成本的29.78%,比全院该指标占比高出11.32个百分点。因此,在医疗过程中,手术类科室消耗医用耗材的占比大,增长快。 (三)松散的管理给耗材过快增长行了方便 调查发现,从耗材请购到采购、验收、仓储、领用到最后付款,整个流程,缺乏严密的牵制、监督和控制管理。管理缺失主要表现在: 1.松弛的仓储管理 医用耗材的仓储管理与药品相比有很多差别,主要差别表现:一是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管理人员缺乏耗材专业知识,不像药品由药剂专业人员管理;二是储存地点分散,大量医用耗材存放在使用科室,由科室保管;三是高值耗材普遍实行零库存管理,由供应商按需求送货;四是科室先使用,后办理入库和出库的现象普遍,科室从自身利益出发,视耗材成本总量多寡来决定出入库,绩效控制被架空。因此,从整体看,医用耗材的仓储管理无论是制度执行还是管理方式都表现松散。 2.预算约束乏力 由于耗材的品种、规格很多,仓储缺乏专业人员管理,临床科室在耗材的请购和使用过程中拥有很大的裁量权。同时,由于没有按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执行,耗材使用随意性大,导致耗材的不理性增长非常迅速。 每年医院也会同主管部门不懈地编制部门预算,然而所编预算也仅仅停留在财务资金预算层面,对于临床科室层面的业务预算却少有涉及。医院有关的预算只是一个收入框架预算,因而预算对耗材的控制和约束,力度很弱。 3.物流信息平台的管理相对滞后 现有物流系统功能单薄。物流系统作为耗材管理的系统功能单薄,只能反映耗材入库、出库和存货情况,无法满足对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实时管理要求。即使开展二级库管理和零库存管理,也只是头痛医头,没有系统地将高值耗材整合到一个管理平台,请购、审批、采购和使用过程的各环节信息零星而不是系统地得到合理反映,很难产生整体管理效应。因而,全面掌握耗材流通的全过程,仅凭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很难满足管理要求。滞后的信息基础建设,严重制约了耗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医用耗材过快增长带来的隐忧 现有的耗材管理机制很难适应医用耗材快速发展的步伐,由此也给医院带来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表现在: (一)隐患增多 由于信息基础滞后,也由于仓储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因素,使得各流通环节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隐患。在验收环节,可能造成把关不严,让价高值低的材料进入流通渠道,使医疗质量受到影响,增大医院经营成本;在仓储环节,大量耗材分散储存,监管难以到位,可能使耗材流失;在采购环节,临床科室对耗材主张权力过大,可能使供应商与科室之间存在不当行为,使医院利益蒙受损失。在管理环节监督的缺失下,耗材耗用的越多,这些隐患就越多,给医院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 (二)医疗风险增大 当耗材入库环节监管不到位时,由于临床科室权力大,允许科室先使用,后办理入库和出库手续,将产生大量的应付款项游离于财务表外,使得负债信息失真,可能造成管理决策失误,如此会加大医院的经营风险。高值耗材在采购环节,由于价值高,高价采购会导致医院高运营成本的风险加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风险的成本则大大提高。这样的教训常有发生,并非耸人听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