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经费投入逐年增大,制度框架日臻完善,现行中小学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对当前一些地方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加强和改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问题及成因 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端很多,既有政策上因素,也有管理上的漏洞;既有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又有制度建设上的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是会计机构不健全。有的学校没有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立会计机构,有的不设会计机构负责人,中学大多隶属总务科,形同虚设;小学无机构、无专门的办公场所,有的会计人员的宿舍就是财务室;有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任职的基本条件不具备,也没有按照会计法规的有关要求任免;有的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校长”一人说了算,职责不清,责任难明。 二是会计基础不扎实。部分学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遵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有的填制的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业务处理不及时;有的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细,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有的财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相符,管理无台账,与低值易耗品界限划分不清,票据管理混乱等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的只注重教学管理方面的,轻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内控制的却寥寥无几,有的在建立内控制度时,没有将内控制度覆盖到单位所有人员和各个业务环节。小学普遍存在会计与出纳由一人担任,财务印鉴由一人保管,票章不分离等现象;有的中小学存在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不明,管理混乱,违章难究的现象严重;有的存在重大决策和执行不分离,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 四是会计业务不精通。据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财务人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半路改行多、科班毕业少,简单记账多、业务精通少,手工记账多、懂会计电算化的少。有的地方80%以上财会人员不是学财会专业的,大部分都是教师转岗或兼职人员,40%以上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业务技能也参差不齐;有的财务人员不学习,不钻研,会计管理和核算只按原来会计的做,不问对错,照猫画虎,不思考,不创新;有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缺乏掌握,财务分析只能单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就事论事,不能站高看远、从全局角度在数字中体现和把握政策,找不准要害,影响单位领导的财务决策。 五是收支管理不规范。在收入管理方面,有的学校将勤工俭学、房屋出租、食堂等非税收入不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在支出管理方面,部分学校存在公用支出无定额标准,无管理制度,不按预算执行,专款不能专用,随意性较大;公务接待审批、政府采购、资产处置等不严格按制度执行;办公用品采购、保管、发放由一人经办,无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等控制环节;有的不认真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基本建设竣工项目财务决算报表编制不及时,数字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六是财务监督不到位。在财务监督管理上越位与缺位并存,基层学校点多、面宽,鞭长莫及。学校财务公开不能经常化、制度化,方法简单、走过场的多,张榜公示的少,达不到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的目的;出台的一些加强中小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大都是拼盘式的,比较零星,不系统,不全面,制度执行和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的比较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单是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的简单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影响到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教育财务管理方式改革来加以完善和解决,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小学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全国普遍采用的中小学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多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要实现变“报账制”为“监管制”、变“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两大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行“校财局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资产产权和债权债务关系“六权”不变的原则下,全面落实部门预算到校、财务核算到校、国库支付到校、资产管理到校、财务监控到校的基本要求,以“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采购统办,岗位聘用,远程核算”为主要内容,依托教育资源网络信息平台,运用县级预算执行系统、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和工资管理软件,以学校为独立核算主体,将学校预算内外收入上划到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学校财务实行网络化、电算化、信息化管理和监督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工作措施是:“围绕两个目标,实现四个规范,抓好五个环节”。 ——围绕两个目标。就是健全制度,创新方法,着力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和会计核算电算化两个目标。一是财务管理制度化。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中小学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总结多年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委派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改革成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研究制定中小学“校财局管”实施方案,财务管理、银行账户、人员聘用、会计电算化、监督检查、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银行清算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办法和制度,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中小学的人、财、物,建立起制度保障长效落实机制,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二是会计核算电算化。要按照“金财工程”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托教育网络资源,统一搭建起学校、教育、财政和金融机构等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将县级预算执行系统、会计电算化、工资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应用软件搭建一个公共网络平台上,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对接,建立起以“后台控制、网络管理、远程核算、动态监督”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远程核算网络系统,在县教育局中心机房设后台服务器,所有的财务会计资料存储在后台服务器上;各中小学财务室作为网络前段工作平台,对财务会计的制单、审核、记账、结账、报表、查询等通过访问后台服务器进行,实现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县教育、财政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权限控制,监控各学校任何一时点的财政资金去向,实现以县级主管部门为中枢,对中小学财务收支进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核算、查询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管,以信息化推动中小学的会计核算、监督和检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